登绮霞亭

危亭临霁景,金碧迥纷纷。

天映中原气,山横万古云。

夕阳寒未敛,孤鹜远犹闻。

俯仰怀前哲,清樽为苾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高亭在雨后晴朗的景色中矗立,金黄色和碧绿色的光彩交相辉映。
天空映照出中原大地的气势,连绵的山脉横亘万古,云雾缭绕。
夕阳的余晖虽已微弱,但远处孤独的野鸭叫声仍清晰可闻。
我时而仰望,时而俯瞰,怀念着先贤们,举杯畅饮以表达敬意。

注释

危亭:高高的亭子。
临:面对。
霁景:雨后的晴朗景色。
金碧:金色和碧绿色。
迥纷纷:光彩交相辉映。
天映:天空映照。
中原气:中原大地的气势。
山横:山脉横亘。
万古云:万古不变的云雾。
夕阳:傍晚的太阳。
寒未敛:寒意尚未消退。
孤鹜:孤独的野鸭。
犹闻:仍然可以听到。
俯仰:低头抬头。
怀:怀念。
前哲:先贤。
清樽:清酒。
苾芬:芬芳,这里指美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在高处眺望时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历史之沉重。开篇“危亭临霁景,金碧迥纷纷”两句,以险峻的亭台为观景点,霭霭细雨将要散去,天气清新,景色如金碧般的装饰,层次分明。

接着“天映中原气,山横万古云”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中原大地和悠久历史的感慨。天空映照着中原的壮丽气象,而山峦则如横亘千古的云朵,蕴含深沉的历史厚重。

“夕阳寒未敛,孤鹜远犹闻”写出了黄昏时分,夕阳尚未完全隐藏,天色转冷,却仍能听到远处孤独的大雁鸣叫声。这里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寂寞与苍凉之感。

最后,“俯仰怀前哲,清樽为苾芬”则表明诗人在这种环境中,不禁低头沉思,怀念古代贤哲。同时,他用清澈的酒(清樽)来祭奠那些历史上的智者和英雄,以此表达自己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递出一种超脱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9)

王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中山曲阳(今属河北),徙居泉南(今福建泉州),王安中孙。绍兴十九年,以宣教郎十办诸军审计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二十五年,为淮南转运判官(同上书历知江、抚二州(同上书卷一八五)。九年卒(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著有《复斋诗集》十五卷(同上书),又有《复斋制表》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均已佚。《全宋诗》卷二O四六录其诗五首。《全宋文》卷四八九五收有其文。事迹见魏了翁《王侍郎秬复斋诗集序》(《鹤山集旁卷五四)、《宋诗纪事》卷五一

  • 字:嘉叟
  • 生卒年:?—1173

相关古诗词

题王龟龄詹事祠堂

当时孤论偶相同,终始知心每愧公。

才见安车延绮季,遽嗟石室祀文翁。

百年公议分明在,一饷纷华究竟空。

白发旧交衰甚矣,尚能留面对高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不欺室张魏公为王龟龄书也何子应赋诗

君不见开元名相张九龄,岁寒松柏森苍鳞。

胡尘澒洞言始验,世间回首思忠臣。

堂堂魏公忠贯日,志欲平戎奖王室。

归来无地展经纶,馀事文章挥健笔。

玉节朱轓两君子,不以交情变生死。

共将新句纪遗编,留与山林续诗史。

形式: 古风

句(其一)

何时五亩成归计,来作邻翁伴艺林。

形式: 押[侵]韵

句(其二)

柳色知春浅,钟声觉寺深。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