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蜀志

盖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参差。

南阳陇底卧龙日,北固樽前失箸时。

霸主三分割天下,宗臣十倍胜曹丕。

寒炉夜发尘书读,似覆输筹一局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世间英雄往往不自知,晚年心志各自纷乱。
在南阳低谷时诸葛亮韬光养晦,北固亭前曹操也曾失落无助。
三国争霸,他三分天下,宗族重臣的力量超越曹丕十倍。
寒冷冬夜,他独自研读兵书,仿佛在对弈中落子布局。

注释

盖世:无比出众。
英雄:杰出人物。
自知:清楚自己的能力。
暮年:晚年。
初志:最初的心愿。
参差:纷乱不齐。
南阳:地名,诸葛亮隐居之地。
陇底:低谷,比喻困难时期。
卧龙:诸葛亮的别称,意为隐居的龙。
北固:地名,北固亭,曹操曾在此。
失箸:筷子掉落,形容情绪低落。
霸主:强有力的领导者。
三分:指三国鼎立。
宗臣: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此处指诸葛亮等辅佐者。
十倍胜:超过十倍强大。
曹丕:魏国的创立者之一。
寒炉:寒冷的火炉边。
夜发:夜晚开始。
尘书:泛黄的书籍。
似覆输筹:如同棋局中落败。
一局棋:一场棋局的比喻。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夜观蜀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英雄人物的起伏与命运转折。首句“盖世英雄不自知”,寓言式的表达了英雄人物可能并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非凡之处。接下来,“暮年初志各参差”暗示了英雄在晚年时,志向或境遇发生了变化。

“南阳陇底卧龙日”借用了诸葛亮隐居南阳草庐的故事,象征着英雄曾经的韬光养晦。“北固樽前失箸时”则描绘了英雄在关键时刻,如刘备在北固亭宴会上因忧虑而失落筷子的场景,体现了其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霸主三分割天下”暗指三国鼎立的局面,英雄在此格局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宗臣十倍胜曹丕”则赞美了英雄的才能超越了曹魏的权臣。最后,“寒炉夜发尘书读,似覆输筹一局棋”以读书照亮寒夜,比喻英雄深思熟虑,如同在棋局中布局,但结局却似输了一局,寓言了英雄的壮志未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既赞扬了英雄的才智,也揭示了他们人生的起伏与遗憾,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奉送刘君昆仲

游子归心日夜流,南陔香草可晨羞。

平原晓雨半槐夏,汾上午风初麦秋。

鸿雁要须翔集早,脊令无憾急难求。

欲因行李传家信,姑射山前是晋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奉答圣思讲论语长句

簿领文书千笔秃,公庭嚚讼百虫鸣。

时从退食须臾顷,喜听邻家讽诵声。

观海诸君知浩渺,学山他日看崇成。

暮堂吏退张灯火,抱取鲁论来讲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奉答固道

平生湖海鱼竿手,强学来操制锦刀。

末俗相看终眼白,古人不见想山高。

未乘春水归行李,傥得閒官去坐曹。

自是无能欲乐尔,烦君错为叹贤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宗室公寿挽词二首(其二)

昧旦鸣珂路,春朝禁殿班。

方看分宝玉,何意作丘山。

燕入风荣舞,花开日笑颜。

空馀杜陵泪,一为汉中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