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鹊桥仙·春恨》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日里的愁绪与思绪。
开篇“黄莺不语,绿阴渐满”,以黄莺的沉默和绿叶的繁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犹见蝶翻金翅”一句,以蝴蝶的翩翩起舞,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半林斜日卷帘栊,生怕惹、轻寒着体”两句,通过夕阳的余晖与轻轻拂过的寒意,表达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与对寒冷的畏惧,也暗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担忧。
“慵拈翠管,惟亲珊枕,病里思君如水”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思念之情。主人公因病而慵懒地拿起笔(翠管),却只能与枕头(珊枕)相伴,这份孤独与思念如同流水般绵延不绝,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最后,“春蚕春柳本无情,也学我、三眠三起”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蚕与春柳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它们在春天里经历了生长、休眠、再生长的过程,仿佛在模仿主人公内心的起伏与挣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即使面对无常与困境,人们仍能坚韧不拔、自我疗愈的精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春日之中的愁绪与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寻求慰藉与自省的态度,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