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守之官

瓦缶获登荐,洗罍宁见珍。

巴童更倡和,岂复歌阳春。

吁嗟去古远,大雅将谁陈。

圣朝复敦朴,清风荡嚣尘。

多君秉高志,卓荦思超伦。

晚生际今世,尚友怀古人。

亨衢纵逸辔,天池跃脩鳞。

分符守名郡,治本归清真。

香凝燕寝昼,吏散公庭春。

乃知汲长孺,卧理淮南民。

孰云世日降,此道非殊伦。

劝君终努力,垂辉映无垠。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的《送太守之官》。诗中表达了对即将赴任地方官的太守的勉励与祝福。

首句“瓦缶获登荐,洗罍宁见珍”,以“瓦缶”比喻低微的地位,“洗罍”象征高尚的荣誉,表达出从低到高的转变,以及对这种转变的珍惜。接着“巴童更倡和,岂复歌阳春”,通过对比巴童的简单唱和与阳春般的高雅音乐,暗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与复杂性。

“吁嗟去古远,大雅将谁陈”,感叹时间的流逝,古代的高雅文化似乎难以再被传承。然而,“圣朝复敦朴,清风荡嚣尘”,在圣明的时代里,淳朴之风得以弘扬,污浊之气得以清除,展现出对当朝政治清明的期待。

“多君秉高志,卓荦思超伦”,赞扬太守拥有高尚的志向,追求超越常人的成就。接下来“晚生际今世,尚友怀古人”,表达了作为晚辈的诗人对古代贤者的仰慕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当代社会的反思。

“亨衢纵逸辔,天池跃脩鳞”,描绘太守在仕途上如鱼得水,自由驰骋;在治理上则如同在广阔的湖海中,施展才华,大展宏图。这既是对太守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政绩的美好祝愿。

“分符守名郡,治本归清真”,指出太守将前往有名望的郡县任职,强调其治理的根本在于清正廉洁。这里体现了对官员道德品质的重视。

“香凝燕寝昼,吏散公庭春”,描绘太守在白天处理政务后,夜晚休息时,公堂内外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象征着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官民和谐的关系。

最后,“乃知汲长孺,卧理淮南民”,引用汲黯的故事,赞美太守像汲黯一样,能够安心治理地方,为百姓谋福利。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对太守的敬意和对地方治理的期待。

“孰云世日降,此道非殊伦”,指出尽管时代变迁,但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不应改变。这是对太守的鼓励,也是对所有官员的期望。

“劝君终努力,垂辉映无垠”,最后诗人鼓励太守继续努力,希望他的光辉能照亮无限的未来,不仅在自己的任期,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

整首诗情感饱满,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美好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对官员职责的深刻理解与对社会进步的热切期盼。

收录诗词(539)

王汝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著存堂

高堂已寂寞,居处若平生。

结念承欢日,疑闻謦咳声。

况兹承祀事,芳香既云升。

中心致爱悫,洋洋俨居歆。

孰谓逝者远,格思在精诚。

著存记戴礼,端切孝子情。

形式: 古风

平安南诗

圣恩涵万国,蛮夷犯天纲。

宽刑冀或改,怙终弥弗臧。

神人咸愤怒,天兵临南荒。

虎贲八十万,士马皆精强。

陆行震山谷,水涉腾海洋。

逆徒敢来拒,一鼓如驱羊。

谁云富良险,坦若履康庄。

谁云连栅固,易若摧枯杨。

胁从悉罔治,渠魁独奔亡。

王师疾如飞,追逐穷潜藏。

大索捣巢穴,如入无人乡。

生擒尽遗类,凯奏军威扬。

遂令炎服表,禾黍秋芒芒。

昔陷狐狸窟,今蒙帝泽滂。

父老馈箪壶,士女来元黄。

捷书报天下,欢抃声洋洋。

平淮美宪宗,江汉赞宣王。

小臣忝朝列,称颂进明光。

愿言祈圣寿,万万同天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王孟端写竹木图为院判刘士宾题

菁菁绿竹枝,落落古贞木。

同抱凌寒姿,托根荒山曲。

长安桃李花,含芳媚春淑。

狂风一披拂,蓬梗共吹逐。

愿祈保后凋,宁惮委岩谷。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行素轩

谷粟苟充腹,膏粱非我谋。

禦寒有布褐,奚用袭狐裘。

颜生在陋巷,箪食乐忘忧。

原思处蓬蒿,结驷匪所求。

吁嗟去古远,此道良悠悠。

之子秉夙尚,洁躬企前脩。

力耕畎亩间,行素屏纷尤。

浊酒盈春缸,时稼登寒畴。

营计有恒产,奉亲足甘柔。

长年逢馀暇,既唱还复酬。

内省多自得,外观悉云浮。

人生游寰宇,百岁非千秋。

咄彼利名子,蚩蚩何止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