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
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畅的作品,名为《题悟公禅室》。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佛法传承的一种敬仰与自谦之情。
"临坛付法十三春" 表明了悟公在其禅室内已经度过了十三个春天,不仅是在时间的积累,更是精神修为上的沉淀。"家本长城若下人" 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长城作为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建筑象征,这里用来比喻悟公禅室的位置,也暗示了其精神世界的宏大。
"芸阁少年应不识" 中的“芸阁”常指书房或学府,而“少年”则可能指代那些年轻的僧侣或学者。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于悟公禅室中的深奥佛法,外界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学子们可能难以理解。
"南山钞主是前身" 这一句,"南山"有时被用来指代佛教圣地或高僧居住之所,而“钞主”则是一种记录、整理经典的工作。这里诗人自称为"前身",可能是在表达自己与悟公之间在佛法修持上的某种精神联系,或许是说他曾经也是那位负责整理佛教经籍的高僧。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陆畅对于悟公禅室及其主持者的崇敬之情,以及自己对于佛法传承的一种自谦与归属感。
不详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年前后在世。初居蜀,尝为蜀道易一诗以美韦皋。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进士第。时皋已没,有与之不悦者,诋所进兵器皆镂“定秦”字。畅上言“定秦”乃匠名,由是议息。为皇太子僚属。云安公主出降,畅为傧相,才思敏捷,应答如流。因吴语为宋若华所嘲,作《嘲》一诗。后官凤翔少尹。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商洛秦时四老翁,人传羽化此山空。
若无仙眼何由见,总在庙前花洞中。
十日广陵城里住,听君花下抚金徽。
新声指上怀中纸,莫怪潜偷数曲归。
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
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
望树繁花白,看峰小雪新。
映松张盖影,依涧布鱼鳞。
高似从龙处,低如触石频。
浓光藏半岫,浅色类飘尘。
玉叶开天际,遥怜占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