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在炎热夏日于菩提坛纳凉的宁静与清凉之感。诗人陈子壮以“百年偕净侣,三伏辟红尘”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与清净的伴侣共度时光。接着,“即此袈裟地,谁为褦襶人”一句,既点明了地点——佛教圣地,也暗含了对修行者身份的思考,引人深思。
“有声都作雨,无日不留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无论是雨声还是春日,都在菩提坛上留下了美好的印记。最后,“随意幡风动,端宜扫石论”则表达了诗人随性自在的心境,以及在自然中与友人探讨人生哲理的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纳凉之所的静谧与美好,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自然和修行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