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方秘监允迪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首联“声名三纪在中州,身到蓬山最上游”描绘了方允迪在政坛上的显赫声名与卓越成就,他如同登上了蓬莱仙境的最高峰,象征着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崇高地位。
颔联“笃行岂惟今代少,摛辞仍向古人求”赞美了方允迪不仅在行动上坚守正道,堪称当代稀有,而且在文采上追求古人的精髓,展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传承精神。
颈联“独嗟宣室催归晚,不料漳滨卧病留”则流露出对方允迪未能及时归隐的遗憾,以及对其因病卧床直至生命的终结的悲痛。这里运用了典故,宣室和漳滨分别代表了朝廷与隐居之地,暗示了方允迪一生的矛盾与无奈。
尾联“慷慨严尤三策在,暮年谁识子心忧”表达了对方允迪生前提出的宝贵建议的肯定,以及对其晚年忧虑国家大事的深刻理解。严尤三策是古代典故,此处借以赞扬方允迪的远见卓识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高度概括的手法,展现了方允迪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及对其人生轨迹、道德品质和历史贡献的深刻反思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