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头多少往来人,香火争将瓦鼎焚。
箫鼓下山人渐远,晚风吹起一溪云。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庙宇前的热闹景象与随后的宁静氛围,充满了深邃的哲思和自然之美。
“山头多少往来人”,开篇即以山为背景,点明了地点,暗示了庙宇的存在,同时以“多少”二字,勾勒出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让人感受到庙宇的受欢迎程度。
“香火争将瓦鼎焚”,进一步描绘了庙宇内的活动场景。香火旺盛,人们争相在瓦鼎中焚烧香烛,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敬仰,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箫鼓下山人渐远”,随着音乐声(箫鼓)从山上逐渐消失,人群也开始散去,这里通过声音的变化,巧妙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场景的转换,同时也暗示了人间的喧嚣终将归于平静。
“晚风吹起一溪云”,最后,晚风轻拂,溪边的云朵被吹动,这一景象既是对前文的呼应,也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它象征着一切繁华与喧嚣最终都将被自然的宁静所取代,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庙宇前人来人往、香火鼎盛、音乐渐远、晚风起云等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深刻思考。
不详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系马垂杨日半斜,荒村篱落两三家。
可怜华屋生存处,瓦砾堆中几树花。
寻芳来入杏花村,见客人人有典刑。
不用看碑问前事,坐中一话即图经。
闻韶还似在齐时,三月犹然味不知。
若要得他安乐法,请君听取四休诗。
□□花枝不耐寒,就中姚魏欲开难。
赏心未惬空归去,更待明朝烂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