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生画三蚕蜻蜓二首(其二)

蜻蜓飞翾翾,向空无所著。

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

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

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蜻蜓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以蜻蜓自喻,寓含哲理。首句“蜻蜓飞翾翾”生动地展现了蜻蜓轻盈飞翔的姿态,接着“向空无所著”则表达了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不被任何事物所束缚的状态。接下来,“忽然逢飞蚊,验尔饥火作”,通过蜻蜓遇到飞蚊的情景,巧妙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能需求——饥饿与欲望。蜻蜓为了生存,不得不寻找食物,这与人类追求物质满足的心理相似。

“一饱困竹稍,凝然反冥寞”描述了蜻蜓找到食物后的满足感,它在竹梢上静静地享受着,仿佛进入了某种宁静的境界。这里不仅表现了蜻蜓的满足,也暗示了人对简单生活、内心平静的向往。“若无饥渴患,何贵一箪乐”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假设没有饥饿和欲望的情况,强调了一箪饭的快乐对于有需求的人来说是多么宝贵。这不仅是对蜻蜓行为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探讨,即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

整首诗借蜻蜓的形象,寓言了人生的追求与满足,以及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平衡之道,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哲思与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题郭熙平远二绝(其二)

断云斜日不胜秋,付与骚人满目愁。

父老如今亦才思,一蓑风雨钓槎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次韵刘贡父和韩康公忆其弟持国二首(其二)

爱君忧世老弥深,特操要须得失临。

晚岁飞腾推有德,故乡安稳信无心。

小邦近似西山隐,元气终当北斗斟。

圣主方求三世旧,老臣何止一遗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其二)

垂白相逢四十年,猖狂情味老俱阑。

论兵顿似前贤语,莫作当年故目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送家安国赴成都教授三绝(其三)

石室多年款志平,新书久溷里中生。

遣师今见朝廷意,文律还应似两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