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友直检校所藏李营丘枯木图

老龙出海苍髯须,营丘枯木天下无。

回枝屈铁堕崖雪,涧底应拾青珊瑚。

明堂清庙要梁栋,朔风吹沙泽腹冻。

老身不用叹迟暮,按图来求万钧重。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元代诗人虞集所作,名为《题杨友直检校所藏李营丘枯木图》。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老龙、苍髯须、营丘枯木等意象,展现了李营丘(即李成)笔下枯木的独特魅力。

首句“老龙出海苍髯须”,以老龙出海起兴,形象地描绘了画面的气势与动感,苍髯须则暗示了枯木的坚韧与生命力。接下来“营丘枯木天下无”一句,直接赞美了李营丘枯木画作的独一无二,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认可。

“回枝屈铁堕崖雪,涧底应拾青珊瑚”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枯木的形态与质感。回枝屈铁形容枯木的曲折蜿蜒,如同铁丝般坚韧;堕崖雪则表现了枯木在悬崖边的景象,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涧底拾取青珊瑚,则是巧妙地将枯木与珊瑚相联系,既突出了枯木的生机勃勃,又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对比。

后两句“明堂清庙要梁栋,朔风吹沙泽腹冻”转而从宏观角度出发,将枯木置于更为宏大的背景之中。明堂清庙需要坚固的梁柱,象征着枯木在建筑中的重要地位;朔风、沙、冻腹则营造出一种苍凉壮阔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枯木的坚韧与不屈。

最后,“老身不用叹迟暮,按图来求万钧重”表达了诗人面对时间流逝的豁达态度。即使年岁已高,也不必感叹时光易逝,而是应该像欣赏这幅枯木图一样,从中汲取力量与灵感,追求内心的充实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枯木图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李营丘的艺术成就,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坚韧精神的颂扬。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酬萧侯送蒲萄

萧侯昔致蒲萄苗,山童不灌三日焦。

宛西上品复亲致,手种窗南自浇水。

一月当生一尺长,移向江头薜荔墙。

秋深雨足马乳重,举囊石压青霞浆。

是时萧侯当走马,来访衰翁茅屋下。

酒酣舞剑倾一尊,不信金盘露如泻。

形式: 古风

题衮尘骝图

骅骝食粟石每既,立仗归来汗如洗。

脱羁展转聊自恣,落花尘土随身起。

君不见春雷起蛰龙欠伸,雾拥云蒸九河水。

形式: 古风

林皋亭

九月天气肃,鹤鸣在林阴。

使君甚好客,来者总能吟。

红树秋山近,黄华夕露深。

邻翁八九十,有酒即相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题子昂长江叠嶂图

昔者长江险,能生白发哀。

百年经济尽,一日画图开。

僧寺依稀在,渔舟浩荡回。

萧条数根树,时有海潮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