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五七)

寒山栖隐处,绝得杂人过。

时逢林内鸟,相共唱山歌。

瑞草联溪谷,老松枕嵯峨。

可观无事客,憩歇在岩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翻译

寒山是隐士的居所,很少有人来打扰。
偶尔遇到林中的鸟儿,它们会一起唱起山间的歌谣。
吉祥的草木连绵溪谷,古老的松树倚靠在峻峭的山峰旁。
这里适合无所事事的游客,他们在岩石的凹处休息。

注释

寒山:指隐士居住的寂静山岭。
栖隐处:隐士的居所。
杂人:世俗之人。
过:经过。
林内鸟:森林里的鸟儿。
共唱:一起歌唱。
山歌:山野间的歌曲。
瑞草:象征吉祥的草木。
联:连接。
溪谷:山谷的小溪。
老松:古老的松树。
枕:倚靠。
嵯峨:形容山势峻峭。
可观:值得一看。
无事客:无所事事的游人。
憩歇:休息。
岩阿:岩石的凹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诗人在寒冷的山中找到了一个远离尘世的栖息之地,很少有行人经过。这不仅表明了诗人的清高脱俗,也映射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时逢林内鸟,相共唱山歌。"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即便是偶尔遇见林中的鸟儿,也能与之共同歌唱,这里的“山歌”可能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歌曲,而是一种心灵的和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融入其中的心境。

"瑞草联溪谷,老松枕嵯峨。" 这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瑞草”指的是那些生长在山谷中的美丽植物,它们沿着溪流蜿蜒而行,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老松枕嵯峨”则形象地展示了古老苍劲的松树如何依偎于崎岖不平的山石之上,这些景物都在传递着大自然永恒与坚韧的信息。

最后,"可观无事客,憩歇在岩阿。"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来访者能够欣赏并沉浸于这份宁静氛围的心境。这些“无事客”不为世俗琐事所累,他们能够在岩石间找到休息之地,享受心灵的片刻憩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五八)

五岳俱成粉,须弥一寸山。

大海一滴水,吸入在心田。

生长菩提子,遍盖天中天。

语汝慕道者,慎莫绕十缠。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六○)

自羡山间乐,逍遥无倚托。

逐日养残躯,闲思无所作。

时披古佛书,往往登石阁。

下窥千尺崖,上有云盘泊。

寒月冷飕飕,身似孤飞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六一)

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

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

七宝镇随身,庄严甚妙好。

一朝福报尽,犹若栖芦鸟。

还作牛领虫,六趣受业道。

况复诸凡夫,无常岂长保。

生死如旋火,轮回似麻稻。

不解早觉悟,为人枉虚老。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六二)

平野水宽阔,丹丘连四明。

仙都最高秀,群峰耸翠屏。

远远望何极,矹矹势相迎。

独标海隅外,处处播嘉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