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客行》由清代诗人陈熙治所作,描绘了旅人行走在早秋时节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首句“唱到骊歌便黯然”,以“骊歌”比喻离别之歌,点明了旅人内心的哀愁与不舍。紧接着“客行况遇早秋天”,不仅写出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沿堤蔓草如争路,隔岸茭芦不碍船。”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蔓草仿佛在争夺道路,茭芦则静静地立于河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旅人前行的不易。
“郑侠流民犹待绘,阿房焦土更堪怜。”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郑侠曾绘制流民图以反映民间疾苦,而阿房宫的焦土则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文明的毁灭。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停毫莫谱将离曲,怕有商声入管弦。”诗人劝诫自己不要写下离别的歌曲,因为担心那悲伤的旋律会触动人心,引发更多的感伤。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节制与对旅途中保持乐观态度的期望。
整体而言,《客行》一诗通过对旅途景色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