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机妇吟》由明代诗人沈如封所作,描绘了一位织布妇人的内心世界与命运遭遇。
首句“婉娈机中妇”,以“婉娈”形容机房中的女子,既展现了她的温柔娴静,也暗示了她内心的细腻与情感的丰富。接着,“灿烂机中锦”,通过“灿烂”一词,生动地描绘出织布妇人手中所织之锦的华美与光彩,象征着她技艺的高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将以献天子,愿补日月衮”,表达了织妇对自身劳动成果的自豪感以及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尊贵的天子所欣赏,并且愿意以此来装饰天子的服饰,为国家的荣光添砖加瓦。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社会贡献的崇高理想。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岂道风尘黯颜色,残丝断缣不成匹”,转折突兀,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原本光彩夺目的织锦,在“风尘”的摧残下黯然失色,象征着织妇的命运在现实中遭遇了挫折与不公。这里使用了“残丝断缣”这一形象化的比喻,强调了织妇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
最后,“意气空惊抱璞人,独把流黄暗中泣”,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面对现实的打击,织妇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跃然纸上。“抱璞人”可能是指那些怀才不遇、坚守自我价值的人,这里的“空惊”表达了对同类境遇的同情与共鸣。而“独把流黄暗中泣”则直接描绘了织妇在黑暗中独自哭泣的情景,表现了她在困境中寻求慰藉与释放的情感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深刻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命运,以及她们在面对不公时的无奈与抗争。沈如封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织妇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对个体命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