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留别郭八》,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情厚谊。诗中“长亭驻马未能前”一句,设定了一个停留在长亭边上,准备告别的情境。长亭往往是古代旅途中的休息之所,而“驻马”则传达了一种犹豫不决、不忍离去的感情。
接下来的“井邑苍茫含暮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淡远和孤寂的情调。这里的“井邑”指的是古代田野间的居民点,而“苍茫”则形容四周一片荒凉之色,加上“含暮烟”,更增添了诗中景物的柔和与静谧。
第三句“醉别何须更惆怅”,表达了诗人在酒精的作用下,似乎也没有完全忘却离愁。这里的“醉”不仅是饮酒至酩酊大醉,更有助长情绪、消愁绪之意。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难以掩饰心中的忧伤。
末句“回头不语但垂鞭”,则是诗人在离别之际,表现出一种沉默的哀愁和深情。这里的“回头”动作本身就充满了留恋,而“不语”则表明诗人的感情已超越语言的表达,直接以行动来传递。而“但垂鞭”,鞭子在手中无意识地摆动,则是内心复杂情感的外在体现,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依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意,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
不详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闻道将军破海门,如何远谪渡湘沅。
春来明主封西岳,自有还君紫绶恩。
一从恩谴度潇湘,塞北江南万里长。
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
梁园秋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
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