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杭州和金陵(今南京)两地的深情留恋。开篇“繁华钱塘郡,佳丽金陵州”两句,一举手就将两个地方的美景浓墨重彩地勾勒出来,展现了诗人的高超笔力。
接着,“吾生抑何修,两地得居游”表达了诗人对这两地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这里的“吾生”指代自己,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
再看“杭也数年别,升也几月留”两句,诗人提及在杭州(杭)居住多年,在金陵(升)停留几个月,这不仅是时间上的记述,更是对这段生活经历的感性回顾。
随后,“钟山草堂灵,林壑殊清幽”描绘了诗人在钟山草堂的居住体验,那种超凡脱俗、清幽宜人的景象令人向往。紧接着,“开窗眺龙湾,大江日东流”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开窗望见的龙湾和奔腾不息的大江,都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
“凤皇非故台,不见白鹭洲”两句中,“凤皇”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比喻高贵或美好之物。这里与“故台”相对,用以表达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无奈失望。而“不见白鹭洲”则是对美景消逝的叹息。
接下来的“冶城冢累累,青溪波悠悠”描绘了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相互交织的画面。冶城的古墓和青溪的流水,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沧桑变迁。
“长干塔尚在,瓦棺阁已休”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其中长干塔仍然屹立,而瓦棺阁却已经废弃,这种对比强调了历史的无常和物是人非的哀愁。
“雨花峙岩颠,锦石烂不收”一句中,“雨花峙岩颠”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山峦景致,而“锦石烂不收”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紧接着,“层楼天下无,结构如龙舟”两句,则通过对比来强调诗人所居之地的独特和壮观。这里的“层楼”指的是建筑的复杂多层,而“如龙舟”的形象则赋予了这种结构以动感和力度。
随后的“六朝王气歇,故籞成荒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沉思。六朝时期的繁华已然不再,只留下一片荒凉之地,这是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变化。
至于“至今秦淮上,尚闻商女讴”则是在说,即便时光荏苒,但在秦淮河畔依旧能听到古代商人女子的歌声,这种历史回音让诗人的情感得以寄托。
最后,“山水如此佳,见有此客不。怀古复思乡,日落川云浮”则是诗人对这美好的山水景致和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这里的“此客”指代诗人自己,而“怀古”则是对过去的怀念,这种情感在日落时分显得尤为深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个人情感的描绘,构建了一幅流动着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画卷。诗人以其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将自己的居游生活与古今之变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