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五首(其九)

令人翻忆老云门,问答全超未足论。

棒下责情还会否,夜深明月照前村。

形式: 偈颂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慧方的《偈颂十五首》之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禅宗思想中的深刻哲理。

“令人翻忆老云门”,开篇即以“老云门”为引,暗指禅宗史上著名的云门文偃禅师,此处借以唤起读者对于禅宗传统与智慧的回忆。“翻忆”二字,既表达了对云门禅师及其教诲的怀念,也暗示了诗中所探讨的主题与云门禅师的思想有着密切关联。

“问答全超未足论”,紧随其后,诗人以“问答”为线索,探讨了禅宗中常见的问答形式在修行过程中的意义。这里的“全超”二字,意味着超越了常规的问答模式,达到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与领悟,这种领悟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或衡量的,因此“未足论”。

“棒下责情还会否”,这一句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禅宗修行中的“棒喝”(即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以惊醒弟子,使其顿悟)方法。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即在“棒下”的强烈刺激之后,修行者是否还能保持清醒的理智和情感,这不仅关乎身体的承受能力,更触及了心灵深处的觉醒与自我认知。

“夜深明月照前村”,最后以自然景象作结,将禅宗修行的意境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夜深之时,明月高悬,照亮了前方的村落,象征着在经历了内心的探索与挑战之后,修行者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如同月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一景象寓意深远,既是对禅宗修行最终境界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旅途上不断追求真理与自我实现的赞颂。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与对话,巧妙地传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超越言语与形式,直指内心深处的觉醒与解脱。

收录诗词(80)

释慧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五首(其十)

露柱患痈疖,灯笼却皱眉。

个中无限意,曾不堕闻思。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颂十五首(其十一)

吹毛宝剑当机妙,切玉如泥孰可猜。

不犯锋芒全正令,法王心印为君开。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偈颂十五首(其十二)

十字街中六不收,本来面目绝踪由。

纵饶悟得分明去,已落侬家第二头。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偈颂十五首(其十三)

一住禾山又八年,临岐一句妙难传。

后宵欲见云岩老,云绽青天月正圆。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