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初见访示吴体诗既去而江和叔至甚恨相后先也是夕用韵寄二君子

一日二子各两屐,踏碎一径松花黄。

人好禽鱼亦光耀,山空水石逾荒凉。

胸次似涤冰雪莹,笑语欲染烟霞香。

痴绝犹嫌不联袂,此已天幸宽愁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一天之中,两个孩子各自穿着两双木屐,踏过小路,留下松花的黄色痕迹。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连鸟兽也显得光彩照人,山中空旷,水石更显荒寂。
心中如冰雪般清澈明亮,笑声言语仿佛带着烟霞的香气。
痴迷于这样的美景,还嫌不能携手同行,这已是上天赐予的宽慰,足以舒缓忧愁。

注释

屐:木屐,古代的一种鞋子,木底有齿,便于行走。
松花黄:指松树落下的黄色花粉或松果。
光耀:光彩照人,形容事物非常出色。
逾荒凉:更加显得荒凉。
胸次:内心,胸襟。
烟霞香:形容笑声言语带有如烟霞般的清新香气。
联袂:携手,一同。
天幸:指上天的恩赐,好运。
愁肠:内心的忧虑或愁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秋日风景。"一日二子各两屐,踏碎一径松花黄"中的“二子”指的是两个人,而“各两屐”则是他们脚下所留下的足迹。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大自然中漫步的情景。

接下来,“人好禽鱼亦光耀,山空水石逾荒凉”表达了一种对远古美好的向往和现在荒凉景象的对比。"人好"指的是古时的人文雅致,而"禽鱼"则是古代祭祀和饮食的象征。"光耀"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化的赞美之情,相比之下,“山空水石逾荒凉”则描绘出现在自然界中的一种清冷与荒芜。

在“胸次似涤冰雪莹,笑语欲染烟霞香”的这两句中,“胸次”指的是内心的纯净,而“似涤冰雪莹”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境之清澈。"笑语欲染烟霞香"则是对友人的温暖笑容和愉悦言谈的描述,给人以亲切和美好的感觉。

最后,“痴绝犹嫌不联袂,此已天幸宽愁肠”表现了诗人对于与朋友相聚时光的珍惜以及对命运安排的感激。"痴绝"指的是对友情的极度珍视,而“犹嫌不联袂”则是希望能够长久地保持这种关系。"此已天幸宽愁肠"表达了诗人对于得以与朋友相聚的庆幸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友情的颂扬,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荒凉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难得相聚的珍惜之情。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山

宣平隐处今始过,烟霞城郭路几何。

野渡谁浮夕阳艇,空山尚响樵人歌。

石坛荒凉叠苔藓,谷鸟啁哳深松萝。

何当更值买酒至,一笑使我朱颜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复热

昨暮北窗雨,未辨攲枕声。

今晨东郊日,依作□炎□。

神龙伏窟宅,独忍遗吾民。

却恐空山雷,散入饥肠鸣。

皇天亦何意,水旱频相仍。

疲羸易凋瘵,可使失岁登。

忧民岂吾责,畎亩心未宁。

形式: 古风

秋怀

白露洗空河汉湿,耳目莹净无纤埃。

秋声溢出涧谷外,野色迸入轩窗来。

多感间吟亦凄婉,自谋有策常迂回。

傲然高视万物表,黄花浊酒聊一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斗山兄隐居石耳山

遥望石耳山嶙峋,咆哮虎豹林涧深。

山屏倚翠障残日,石剑攒锋锼太阴。

岂有渔人可问讯,苦怜木客长哀吟。

似闻更欲住绝顶,他日瘦筇何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