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热

昨暮北窗雨,未辨攲枕声。

今晨东郊日,依作□炎□。

神龙伏窟宅,独忍遗吾民。

却恐空山雷,散入饥肠鸣。

皇天亦何意,水旱频相仍。

疲羸易凋瘵,可使失岁登。

忧民岂吾责,畎亩心未宁。

形式: 古风

翻译

昨晚北窗外下着雨,听不清倚枕的声音。
今早东方郊外的日头,依旧炽热如火。
神龙隐藏在洞穴中,忍心遗弃我们的百姓。
我担心空山的雷声,会化作饥饿的肚鸣。
苍天为何这般无情,水涝旱灾接连不断。
疲惫和瘦弱的人们容易患病,怎能丰收无望。
忧虑民众并非我的职责,但田间劳作使我心不安宁。

注释

暮:傍晚。
攲枕:斜靠枕头。
东郊:城市东边的郊外。
炎:炎热。
窟宅:龙的洞穴。
遗吾民:遗弃我们的人们。
空山雷:空旷山中可能产生的雷声。
频相仍:频繁交替发生。
凋瘵:疾病、衰弱。
失岁登:收成不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连续的自然现象和诗人内心的忧虑。首先,"昨暮北窗雨"一句设定了夜晚下雨的情景,而"未辨攲枕声"则表明诗人在睡梦中未能分辨出窗外雨声的变化。转到第二句,"今晨东郊日"突然带来了阳光和温暖,但"依作□炎□"(这里的“□”可能是指某种热烈的情景或气象)却又给人一种火热的感觉。

接着,诗人通过"神龙伏窟宅,独忍遗吾民"这两句,运用了神话中的神龙来比喻自然界对人类的不公。神龙是掌握雨水的神物,但在这里它却隐藏起来,对人民置之不理。

紧接着,"却恐空山雷,散入饥肠鸣"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雷声(象征着灾害)的担忧,那种声音如同饿腹中的哀鸣,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然后,"皇天亦何意,水旱频相仍"一句中,诗人直接质疑上天的安排,为什么会有连续不断的洪涝与干旱交替出现,这种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痛苦。

最后,"疲羸易凋瘵,可使失岁登。忧民岂吾责,畎亩心未宁"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民饱受水旱之灾而身体虚弱、生命力减退的担忧,以及对自己的责任感和内心的不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抒发了诗人深切的社会关怀和内心的忧虑。诗中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自然界不公的质疑,以及作为知识分子对于天灾人祸所承担的责任感。

收录诗词(197)

汪炎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怀

白露洗空河汉湿,耳目莹净无纤埃。

秋声溢出涧谷外,野色迸入轩窗来。

多感间吟亦凄婉,自谋有策常迂回。

傲然高视万物表,黄花浊酒聊一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斗山兄隐居石耳山

遥望石耳山嶙峋,咆哮虎豹林涧深。

山屏倚翠障残日,石剑攒锋锼太阴。

岂有渔人可问讯,苦怜木客长哀吟。

似闻更欲住绝顶,他日瘦筇何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闻笛

荒村犬吠人犹行,惊乌乱啼山月明。

南邻捣砧适复罢,何处吹笛秋更清。

疑含白龙堆外怨,恨不黄鹤楼中听。

萤飞露下百草湿,倚风激烈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食笋

乃□蓦跃玻璃寒,体被顽甲流腥涎。

苏槁为穰功莫论,帝曰报汝后嗣蕃。

或居渭水或淇园,一派逃入荒矶湾。

厥后生子子生孙,头角崭然闯吾藩。

拂云力郁数寸间,精液不泄真味全。

祝融玄冥效骏奔,茭心芦芽腼以惭。

竹叶与汝本同根,以胶投漆无间言。

当家清风洒乾坤,不敢涴以荤与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