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吕岩所作,属于唐诗中的道家哲学诗。诗中运用了道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如“至道”、“至人”、“冲天”等,表达了追求精神境界和内在修为的主题。
首句“至道不烦不远”,意味着真正的道理简单而直接,不需要繁琐的手段或远大的追求。接着,“至人只在目前”,强调了达到至高境界并不需要远离现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个人的觉悟与实践。
“淮王炼石得冲天,汉世已经千年”,这里借用了历史故事,比喻通过修炼(炼石)可以达到超越凡俗的高度,即使是在遥远的汉代,这样的修炼就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这不仅体现了对古代修炼文化的肯定,也暗示了修炼之路的悠久与深远。
“全在低心下人,事该缘分偶然”,这两句强调了修炼或达到某种境界的关键在于谦卑和顺应自然,即“低心下人”,以及认识到事物发展往往带有偶然性,需要把握好时机和缘分。这种观点体现了道家哲学中顺应自然、随缘而行的思想。
“安炉置鼎尽周圆,须得汞去投铅”,最后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炼的过程。安炉置鼎象征着建立修炼的基础,尽周圆则意味着全面而周到的努力。而“须得汞去投铅”则是指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如道教中的金丹术),将铅转化为汞,象征着从低级状态提升到高级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需要精确的操作(汞投铅),也需要内在的转变和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即追求内在的修为和精神的提升,强调了顺应自然、谦卑待人、把握机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