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齐山

秋日悬光八使来,笙歌十里郡筵开。

六朝草色铺堤路,九日花香泛酒杯。

红袖歌长凝粉黛,紫微诗久蔽尘埃。

贤人此会知无尽,不畏年华似箭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秋天的阳光照耀下,八位使者前来,十里长街上笙歌喧闹,郡宴盛大开启。
六朝的青草铺满了河堤道路,重阳节的菊花香气在酒杯中飘荡。
红衣女子歌声悠长,脸上脂粉黛色凝固,紫色的诗句长久被尘埃掩盖。
贤人们相聚如此盛会,知道欢乐不会终止,不惧岁月如箭般飞逝。

注释

秋日:秋季。
悬光:阳光照射。
八使:八位使者。
笙歌:音乐和歌声。
十里:十里长街。
郡筵:郡级宴会。
六朝:古代六个朝代。
草色:青草的颜色。
堤路:河堤道路。
九日:重阳节。
花香:菊花香气。
泛酒杯:在酒杯中飘散。
红袖:穿着红色衣袖的女子。
歌长:歌声悠长。
凝粉黛:脸上脂粉黛色。
紫微诗:紫色的诗句。
蔽尘埃:被尘埃覆盖。
贤人:贤能的人。
此会:这次聚会。
知无尽:知道没有尽头。
年华似箭:岁月如箭。
催:催促。

鉴赏

这首宋诗《上齐山》描绘了秋季的一幕盛景。首句“秋日悬光八使来”,写的是秋季阳光透过云层,显得格外明亮,伴随着使者们的到来,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次句“笙歌十里郡筵开”则生动展现了十里长街之上,欢歌笑语与宴席的热闹景象。

诗人接着以“六朝草色铺堤路”回忆历史,暗示齐山曾是六朝繁华之地,如今草木茂盛,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而“九日花香泛酒杯”则点出重阳佳节,菊花的香气与美酒相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

“红袖歌长凝粉黛”描绘了女子们身着艳丽衣裳,歌声婉转,面带笑容,画面生动。然而,“紫微诗久蔽尘埃”又暗示了历史的沉淀,那些曾经的文人墨客和他们的诗篇可能已被遗忘在时光的尘埃中。

最后两句“贤人此会知无尽,不畏年华似箭催”,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聚会的赞美,他们不惧时光流逝,享受当下,体现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崇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整体来看,《上齐山》是一首以秋日盛会为背景,融合了历史怀旧与人生感慨的佳作,展现出宋诗的韵味和深沉。

收录诗词(10)

曾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无梦归天台

九重留不住,乘兴返天台。

青嶂未为静,彤庭应更来。

御歌编隐诀,卧榻近丹台。

衣袂含香气,蓬莱醉几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香积寺

松门石径乱云粘,四顾蓝光冷射檐。

锁雾楼台阴自润,啸风猿鸟韵相兼。

寒岩路僻凭僧指,古篆香残待客添。

须信苾刍堪爱处,满阶芳草正纤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题法华山天衣寺

十里湖光十里松,松阴路到十高峰。

窗看渡口随湖月,楼听云门度岭钟。

梁帝钵含山雨润,普贤台锁藓花重。

谁人的是忘机子,香稻寒蔬养瘦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题仙都山二首(其一)

时常展画图,今喜到仙都。

尽得烟霞景,方知手笔粗。

擎天成一柱,镇地出三吴。

苔片封车辙,莲香泛鼎湖。

占风来海国,迎日上云衢。

似笋千寻直,如蓝四面铺。

秀能通造化,高岂碍抟扶。

雷雨生岩窦,星辰绕药炉。

金华惭叱石,玉女望投壶。

观古坛尤在,碑荒字半无。

未曾迷阮肇,何倦醉麻姑。

尘外标名异,空中立影孤。

笑秦铭泰岳,嫌舜葬苍梧。

夏月风长满,秋霜草不枯。

步虚吟羽客,滴翠湿樵夫。

独称瀛洲侣,吟看典郡符。

形式: 排律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