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道居三首(其三)

世事平分众所知,何尝苦乐不相随。

唯馀耽酒狂歌客,只有乐时无苦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世间的欢乐与痛苦大家都有所了解,从来都是相伴相随。
唯有那些沉醉于酒和狂歌的人,他们似乎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的时候。

注释

世事:世间的事物或生活状况。
平分:平均分配,此处指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何尝:何曾,不曾。
苦乐不相随:痛苦与快乐不分离。
唯馀:只有剩下,唯有。
耽酒:沉迷于酒。
狂歌客:狂放的歌者,指喜欢纵情歌唱的人。
乐时:快乐的时刻。
无苦时:没有痛苦的时候。

鉴赏

这段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履道居三首(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四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乐参半的深刻体会。

“世事平分众所知,何尝苦乐不相随。”这两句点出了人世间的事物和情感都是平均分配的,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同时,苦难与快乐如影随形,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

“唯馀耽酒狂歌客,只有乐时无苦时。”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专注于享乐的生活状态。诗中的“馀耽酒狂歌客”指的是那些沉迷于酒色和歌舞之中的人,他们只顾眼前的欢愉,不愿意去体会或思考深层次的苦难。

总体来说,这段诗通过对比世间的苦乐与追求快乐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幸福与苦难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白居易以其特有的平实而深刻的笔法,将这种哲理融入日常的情境之中,使得这段诗既富有智慧又容易为读者所理解和共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樟亭双樱树

南馆西轩两树樱,春条长足夏阴成。

素华朱实今虽尽,碧叶风来别有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醉中对红叶

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

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醉中归盩厔

金光门外昆明路,半醉腾腾信马回。

数日非关王事系,牡丹花尽始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