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碧绿的湖水连接着我家柴门,就像世外桃源一般。
或许忘忧能从庭院里的花草中找到,萱草丛生,满院都是。
暮色从湖面升起,细雨飘向南边的轩窗。
老朋友借宿在简陋的茅屋,傍晚的鸟儿归巢于杨树林。
离别时仍珍惜这诗酒相随的时光,深深感慨江湖的话语难以尽言。
明天踏上广陵的道路,我将独自怀念这共饮的美好时光。

注释

柴门:简陋的门。
桃花源: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忘忧:忘却忧虑。
草:指萱草,古人认为可以忘忧。
罗丛萱:萱草丛生。
暝色:暮色。
南轩:南边的窗户。
茅宇:简陋的房屋。
夕鸟:傍晚的鸟。
杨园:种有杨树的园林。
诗酒别:以诗酒作别。
江海言:江湖间的深沉话语。
广陵道:通往广陵的道路。
倾樽:举杯畅饮。

鉴赏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乡土情怀的画面。开篇“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两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幽美之境。这里的“绿水”和“柴门”,既描绘了诗人所居之地的清净环境,也隐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有如桃花源”则更深化了这一意象,让人不由自主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个没有污染、只有美好与和谐的地方。

接着,“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两句,诗人以一种近乎哲理的态度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这里的“忘忧”,既可以理解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也可以看作是通过诗意的创造来暂时逃避现实的痛苦。而“满院罗丛萱”则展现了时间的静谧流逝与生命力的蓬勃发展。

至于“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两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即将到来的夜晚。这里的“暝色”,是指傍晚时分那淡淡的暮色,而“湖上来”的“来”字,则暗示了一种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扩展。而“微雨飞南轩”则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微妙的情景,既有气氛的变化,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

下片“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两句,则通过“故人”与“夕鸟”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温暖而又淡淡的乡愁。这里的“茅宇”,指的是简陋的草屋,而“宿”字则表达了诗人对旧友旧地的留恋。而“夕鸟栖杨园”则以生动的形象描绘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最后,“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两句,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告别之情的表达。“还惜”一词,充满了不舍之意,而“诗酒别”,则让人联想到诗人与友人的聚首与欢畅。而“深为江海言”一句,则以宏大的语境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途的期待和向往。至于“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两句,则不仅是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的抒发,也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特色,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有超脱尘世之意,又充满乡土情怀和对未来向往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形式: 古风

大庭库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

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

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

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

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小桃源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经夜后寒。

形式: 古风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