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长

秋夜长,秋夜长,风高月落飞清霜。

征鸿萧萧度湘水,草木露冷蒹葭黄。

铁衣老将尚横槊,胡儿甲马争腾骧。

闺中思妇烬银烛,耿耿念远伤肺肠。

壮士悲歌扣商角,通夕无寐空凄凉。

况是愁人怨遥夜,安得日出升扶桑。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秋夜漫长,秋夜漫长,风高时月亮落下,飘洒着清冷的霜华。
南飞的大雁发出萧瑟的声音,穿越湘江水面,草木上露水凝结,芦苇已泛黄。
年迈的将军身披铁甲,依然手握长矛,敌人的骑兵马匹奋勇争先。
闺中的女子对着即将燃尽的蜡烛思念远方,心中痛苦,愁肠百结。
壮士悲歌,音符在商角间回荡,整夜无法入眠,只感到凄凉。
更何况是满怀忧愁的人,怨恨这漫漫长夜,怎能盼得东方破晓,太阳升起在扶桑树梢。

注释

秋夜:秋天的夜晚。
风高:风力较大。
飞清霜:飘落清冷的霜花。
征鸿:远行的大雁。
蒹葭:芦苇。
铁衣:铠甲。
横槊:持矛横跨马背。
闺中:女子闺房。
耿耿:形容心情焦虑。
商角:古代五音之一,此处指悲伤的音乐。
扶桑:神话中的太阳神树,象征东方或日出。

鉴赏

这首宋词《秋夜长》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风高月落飞清霜”展现了秋夜的寂静与寒冷,月光洒落,霜降飞舞,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接着,他借“征鸿萧萧度湘水”表达了离别之苦,大雁南飞,触动了闺中思妇的心弦。

“草木露冷蒹葭黄”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转换和思妇的孤独,芦苇在寒露中泛黄,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思念的绵长。接下来,诗人以“铁衣老将尚横槊,胡儿甲马争腾骧”展现了边关战事的紧张,尽管老将依旧英勇,但战争的残酷使得思妇更加担忧。

“闺中思妇烬银烛,耿耿念远伤肺肠”直接揭示了主题,闺中女子彻夜难眠,心痛如焚,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深沉而强烈。最后,“壮士悲歌扣商角,通夕无寐空凄凉”写出了壮志未酬的将士和思妇共同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黎明到来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秋夜的景象和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生活的艰辛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秋思

日落碧山暮,阴风生白蘋。

飞响散高梧,水石光粼粼。

海草未凋绿,胡马嘶咸秦。

萧飒两华鬓,十年吹战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秋闺怨

忧勤番作妒,险诐自为才。

赵瑟弦初绝,秦筝曲更哀。

蛛网罗妆鉴,庭芜暗玉阶。

听鸡虽自误,辞辇却成非。

犹谢昭阳月,时来照寝衣。

形式: 古风

结客少年场行二首(其二)

结客少年场,横行静朔方。

嫖姚新拜将,亲选羽林郎。

百宝装犀甲,千金饰箭房。

笑谈看匕首,博戏赌香囊。

聚饮胡姬酒,同升射雉堂。

联骑绝沙漠,分麾入范阳。

陈前俘黠虏,马首拜降王。

归来辞厚赏,小阁醉红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美女篇

芙蓉开绿水,青松映海棠。

新晴沐膏雨,艳色明朝阳。

绰约彼姝子,转盼流辉光。

被服妖且妍,细浥蔷薇香。

下有合欢带,绣作双鸳鸯。

上有双同心,结作明月珰。

珠环垂两耳,翠凤翘钗梁。

琼钩约双袖,提笼学采桑。

采桑城南隅,五马停路傍。

调笑不一顾,但见桑条长。

归来候蚕眠,静坐调笙簧。

结发事夫婿,谁羡东家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