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坐四鼓

僧窗耿清灯,秋虫入虚听。

风收松声回,夜息人籁定。

清明养我神,湛寂见我性。

万有虽自然,唯乐独也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僧侣静坐时的宁静氛围,通过细腻的感官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首句“僧窗耿清灯”,以“耿”字生动地描绘了清灯在僧房中明亮而孤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秋虫入虚听”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秋夜的虫鸣与清灯相映成趣,增添了季节的特色和生命的气息。

“风收松声回”一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内心的平静联系起来,暗示了风过之后,松林的低语仿佛也归于宁静,与人的思绪一同沉寂。这种由外及内的转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和心灵深处的探索。

“夜息人籁定”则直接点明了夜晚的寂静,不仅是外界声音的消失,更是人心的平静。这里的人籁,既指自然界的声音,也暗喻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强调了在夜深人静之时,一切喧嚣都归于沉寂的状态。

接下来的“清明养我神,湛寂见我性”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思想。诗人认为,在清明的夜晚,内心的清明可以滋养精神,而深入的寂静则能揭示本性的真谛。这不仅仅是对外在环境的描述,更是一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和追求。

最后,“万有虽自然,唯乐独也正”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在其中寻找快乐和正直的价值观。这里的“乐”不仅指感官上的愉悦,更包含了心灵的满足和平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世界以及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危坐

寒灯梦初觉,危坐收此心。

心亦合自收,无念即清深。

举足尘埃起,盈颠霜雪侵。

枯禅缚意马,练养无胎禽。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偶兴(其一)

少小住京邑,不识世寒煖。

欢来上高楼,但爱湖水满。

所历辄忘归,其交亦常款。

岂伊岁齿深,遂与境事断。

萧萧宋□宅,赫赫金张馆。

□坚多侠游,隐约出幽伴。

胡为乎山中,长歌至于懒。

形式: 古风 押[旱]韵

偶兴(其二)

轻风度林杪,乱山啼子规。

流水去无迹,茅檐雨霏微。

乍暖复薄寒,时时整巾衣。

炊烟晚色起,呼童掩柴扉。

形式: 古风

十四日推枕引酒信笔书此

空云春昼长,明晦苦参错。

连朝服衾枕,疲苶不可作。

岂唯虑归舟,去没逢蛟鳄。

卧闻耕桑家,种败蚕栖箔。

忧来故耿耿,政尔须杯勺。

酸甜无正味,聊以慰寂寞。

譬如无弦琴,亦寓山水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