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池中石笋》由明代诗人李之世所作,描绘了一幅池塘中石笋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首句“休将一点儗蓬瀛”,以“蓬瀛”比喻仙境,暗示池中的石笋虽非仙境,却也别有一番清幽脱俗之感。接下来,“杳杳君山隔洞庭”一句,通过对比君山与洞庭湖的距离,进一步强调了池中景致的独特与远离尘嚣。
“霜后潮痕添晕绿,雨馀苔色带螺青”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池水在霜后和雨后的不同景象。霜后,水面泛起淡淡的绿色,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柔和色彩;雨后,苔藓覆盖的石笋上,青色更加鲜明,如同螺壳般点缀其中,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人从镜面窥云窦,鱼啖花阴立翠屏”则展现了池塘中的和谐共生。人在池边如置身于一面镜子,可以窥见天空与云朵的倒影,而鱼儿在花阴下悠然自得,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最后,“最是凭栏无那处,露荷香送酒微醒”表达了诗人对池中景致的喜爱与沉醉。倚靠栏杆,感受着露珠滴落荷叶的清新香气,仿佛能暂时忘却尘世烦恼,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放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池中石笋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纯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