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喜雨

仲冬至仲春,阴隔久不雨。

耕农将失时,萌颖未出土。

帝心实焦劳,日夜不安处。

祷祠烦骏奔,肸飨杳无补。

帝时降金舆,遍款灵真宇。

百姓知帝勤,变愁为鼓舞。

和气能致祥,是日云蔽午。

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

已见尧为君,安问谁为辅。

形式: 古风

翻译

从仲冬到仲春,阴天持续无雨。
农夫错过播种时机,种子还未破土而出。
天子内心忧虑,日夜不得安宁。
频繁祈祷祭祀无济于事,神明回应遥不可及。
天子亲自驾临神殿,遍访各路神祇。
民众明白天子的辛劳,转忧为振奋欢呼。
和顺之气带来吉祥,那天中午云层遮蔽阳光。
傍晚微风吹过,甘霖忽然普降。
看到尧这样的明君,何须再问谁辅佐他。

注释

仲冬:冬季的中间月份。
仲春:春季的中间月份。
阴隔:连续阴天。
耕农:农夫。
失时:错过时节。
萌颖:种子发芽。
出土:破土而出。
帝心:天子之心。
焦劳:焦虑劳心。
不安处:无法安宁的地方。
祷祠:祭祀。
肸飨:祭祀的供品。
杳无补:没有帮助。
金舆:华丽的车驾。
灵真宇:神灵的殿堂。
百姓:民众。
变愁为鼓舞:由忧虑变为鼓舞。
和气:和谐之气。
致祥:带来吉祥。
云蔽午:云层遮住正午阳光。
夕风:傍晚的风。
甘润:甘甜的雨水。
周普:普遍覆盖。
尧:古代贤君。
君:君主。
辅:辅佐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到春季长时间无雨,农民耕作受阻的困境。诗人梅尧臣以皇帝的视角,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他描述了皇帝夜不能寐,频繁祭祀祈雨,但似乎并未立即见效。然而,皇帝的真诚感动了上天,在他亲自巡访神灵的祈求后,乌云蔽日,傍晚时分带来了甘霖,普降大地,缓解了旱情。诗人借此寓言,赞美了皇帝的勤政爱民,同时也暗示了和气致祥的道理。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歌颂皇恩的主题。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和中道伏日次韵

伏日每苦热,古来亡事侵。

尝闻东方朔,割肉趋庭阴。

百职当早罢,将畏赫日临。

我无归遗人,怀念空沾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中道雨中见寄

雨淫上复落,云暗不少开。

泥将没马胫,思子日几回。

我既不可往,子亦不可来。

屋漏又苦甚,巾舄生莓苔。

安肯问农亩,唯忧无酒材。

但能置醇酎,莫负吾樽罍。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和中道雨树

一旬苟不雨,万木昏苍苍。

朝见洗林叶,动摇生辉光。

晚逢开疏阴,枝上漏微阳。

翠色固以好,安得无秋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介甫明妃曲

明妃命薄汉计拙,凭仗丹青死误人。

一别汉宫空掩泪,便随胡马向胡尘。

马上山川难记忆,明明夜月如相识。

月下琵琶旋制声,手弹心苦谁知得。

辞家只欲奉君王,岂意蛾眉入虎狼。

男儿返覆尚不保,女子轻微何可望。

青冢犹存塞路远,长安不见旧陵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