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每次重逢都见到梅花和柳树的新绿,离别时在春天的华丽衣裳中痛饮。
长久以来我敬佩江总的文采超群,却感叹自己命运多舛像虞翻一样。
笛声急促地追赶着夕阳,清歌声慢慢送别行人。
已经知道会被征召做官,哪里还能悠闲地在水边吟咏白蘋花呢。

注释

再逢:再次相遇。
绮罗春:形容春天的华丽景象。
江总:南朝文学家,以诗文著名。
虞翻:三国时期学者,以才学著称但命运坎坷。
鸣笛:吹响笛子。
款行人:亲切地送别行人。
奏课:上奏朝廷的课业或政绩。
徵拜:被征召授予官职。
淹留:停留,拖延。
白蘋:水生植物,此处象征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名为《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离别之情和对友人文采的赞赏。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频繁相聚,以及在美好时光中难舍难分的情感。梅、柳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绮罗春”则形容了一种华丽而迷人的季节景致。

“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张端公(即张籍)的文学才能的赞赏。其中,“久钦”意味着长期以来的一种钦佩之情;“江总”指的是唐代文学家江总,他的文采在当时颇受推崇;“虞翻骨相屯”则是形容才华横溢,如同古人虞翻和骨相这样杰出的文学才能。

“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的场景。诗人通过对音乐的描述,表达了急迫的离别之情,以及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已知奏课当徵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最后两句则表明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和仕途生活有所准备,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友人才华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潭州泊船呈诸公

夜寒眠半觉,鼓笛闹嘈嘈。

暗浪舂楼堞,惊风破竹篙。

主人看使范,客子读离骚。

闻道松醪贱,何须吝错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题张十八所居

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青青。

蛙欢桥未扫,蝉嘒门长扃。

名秩后千品,诗文齐六经。

端来问奇字,为我讲声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叉鱼招张功曹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

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

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

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

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

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

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

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盖江烟羃羃,拂棹影寥寥。

獭去愁无食,龙疑惧见烧。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

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

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

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早春雪中闻莺

朝莺雪里新,雪树眼前春。

带涩先迎气,侵寒已报人。

共矜初听早,谁贵后闻频。

暂啭那成曲,孤鸣岂及辰。

风霜徒自保,桃李讵相亲。

寄谢幽栖友,辛勤不为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