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尚书挽诗二首(其一)

愤切身频痏,忧多鬓早丝。

有功裨圣主,无命佐清时。

论事明于掌,披图粲若棋。

哀哉听绝语,犹抱五年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心中充满愤怒,频繁遭受伤害,忧虑使双鬓过早生出白发。
虽有功劳辅佐圣明君主,却命运不济未能在清平盛世发挥作用。
讨论国事洞察秋毫,解读地图清晰如棋盘。
令人悲哀的是,如今只能倾听绝响,心中仍怀抱着五年的悲伤。

注释

愤切身频痏:愤:愤怒;切身:直接关系到自己;痏:创伤。
忧多鬓早丝:忧:忧虑;鬓:两鬓;早丝:白发。
有功裨圣主:有功:有功劳;裨:辅助;圣主:圣明的君主。
无命佐清时:无命:命运不佳;佐:辅佐;清时:清平的时代。
论事明于掌:论事:讨论国事;明:清楚;掌:手掌,比喻心中。
披图粲若棋:披图:解读地图;粲若棋:清晰如棋盘。
哀哉听绝语:哀哉:悲叹;绝语:断绝的话语。
犹抱五年悲:犹:仍然;抱:怀着;五年悲:长期的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为黄尚书所作的挽诗之一,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悼和对其生平的感慨。诗中首先描述了黄尚书因忧患深重而身体频受伤害,年纪轻轻就已白发斑斑,显示出他的忧虑与辛劳。接着,诗人赞扬黄尚书虽有才能,却未能在清平盛世充分施展,暗示了他的命运多舛。

诗人进一步称赞黄尚书洞察力强,分析问题清晰如掌上观纹,且对国家事务了如指掌,如同棋局般布局分明。然而,尽管如此,黄尚书还是未能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只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听到“绝语”,表达了诗人对黄尚书悲剧性结局的深深惋惜。

整首诗情感沉痛,通过对黄尚书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未竟之志,以及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哀思。

收录诗词(1487)

项安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黄潭道中十一月暂往武陵营救伯兄之急

篮舆欲上不堪羞,古陌初穷未是愁。

客子天寒依道路,书生岁晚学伊优。

烟中绿树时招手,风里黄芦只点头。

短日鲜鲜还有意,为人朝暮暖驼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善谑驿淳于髡墓上有木斜出

辟彊老去重堪嗟,千里堂堂表海涯。

取士但能笼自鹄,谏王安用学蚳蛙。

祗言鲁国贤无补,岂识齐卿实未加。

不见只今坟上木,多年老干尚倾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喜晴

一年蚕麦九分成,十日云雷万感生。

雨似梅天声陆续,浪乘桃月势峥嵘。

猛拚岁事真无策,大放春光却有情。

世故从来多错料,落花飞絮未须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孱陵道中

草冷霜融晚,天寒日出迟。

乱鸦鸣古柳,独犬吠疏篱。

岁暮方为客,身閒岂有期。

一生村疃里,羡杀牧牛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