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思孝所作的《哭徐子与先生》,通过“哭”字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首联“寂寞摛玄尚有亭,萧萧拱木若为听”,以“亭”作为寄托哀思的场所,周围环绕着“萧萧”的树木,仿佛在倾听这无尽的哀伤。这里的“摛玄”可能是指书写或表达深邃的思想情感,但此处似乎更侧重于营造一种静谧而肃穆的环境,暗示着哀悼的氛围。
颔联“青萝自合依山鬼,下箬真疑坠酒星”,进一步描绘了哀悼场景中的自然景观。青萝(一种藤本植物)与山鬼(传说中的山神)相依,暗示逝者与自然界的某种神秘联系;“下箬”(竹叶)与“坠酒星”(掉落的酒星,可能象征逝者生前的欢愉或某种珍贵的记忆),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逝者生前的欢乐,也暗含了对逝者离世的惋惜与怀念。
颈联“龙去尽埋丰狱剑,鹤归须唼太湖萍”,通过“龙”、“鹤”等神话生物的离去,象征逝者灵魂的解脱与自由,同时也隐含了对逝者生前遭遇的某种不公或苦难的反思。“丰狱剑”可能指逝者生前经历的痛苦或不幸,“唼”(吃)与“太湖萍”(湖中浮萍)的组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平静,也暗示了逝者灵魂的安息与解脱。
尾联“不堪门户风流远,泪洒斜阳石上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逝者离世后,其精神与风范难以再近的遗憾与不舍。在夕阳西下的时刻,诗人的眼泪洒在石碑之上,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逝者精神永恒的纪念。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象征性的运用,深刻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以及对生命、死亡、自然与人性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