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尽未离关,之官亦似闲。
不嫌请薄俸,为喜带名山。
默祷三真后,高吟十字还。
祗应江上鸟,时下讼庭间。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春尽之际准备离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即将告别尘世烦恼、归隐山林的喜悦与赞美。诗中“关”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边塞,诗人强调虽未离开,但心境已如同闲适无忧的状态。此处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和超脱世俗的心向往。
“之官亦似闲”,则是说即使身为官员,也已经拥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这种淡泊名利、宁愿归隐山林的情怀,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情感表达。
“不嫌请薄俸”中的“薄俸”指的是微薄的俸钱,即官吏的薪金。诗人不嫌弃这点微薄的收入,反而为能带着这些简朴之物归隐山林而感到喜悦。
“为喜带名山”,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喜悦,“名山”可能特指某一著名的山峰,象征着清净与高洁。
诗中“默祷三真后”、“高吟十字还”,是说诗人在默默地向道教中的“三真”(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祈祷之后,高声歌唱着包含十个字的诗句。这里可能暗示了对道家哲学和修炼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祗应江上鸟”、“时下讼庭间”,则描绘了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景象,江上的鸟儿似乎在回应诗人的歌唱,而时间流逝中偶尔有讼庭的声音穿插其间。讼庭通常指的是处理诉讼的场所,这里可能是比喻,用以表达即使在归隐之后,也难以完全避免尘世的纷扰。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和超脱世俗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归隐山林的理解与赞美,以及自己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不详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风雅先生去一麾,过庭才子趣归期。
让王门外开帆叶,义帝城中望戟支。
郢路渐寒飘雪远,湘波初暖涨云迟。
灵均精魄如能问,又得千年贾傅词。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
诗怀白阁僧吟苦,俸买青田鹤价偏。
行次野枫临远水,醉中衰菊卧凉烟。
芙蓉散尽西归去,唯有山阴九万笺。
何事轻舟近腊回,茅家兄弟欲归来。
封题玉洞虚无奏,点检霜坛沆瀣杯。
云肆先生分气调,山图公子爱词才。
殷勤为向东乡荐,洒扫含真雪后台。
威辇高悬度世名,至今仙裔作公卿。
将随羽节朝珠阙,曾佩鱼符管赤城。
云冻尚含孤石色,雪乾犹堕古松声。
应知四扇灵方在,待取归时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