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其二)

拾得诗清苦,风骚道自存。

看云攲怪石,步月出松门。

识取心中佛,休磨镜上痕。

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以寒山寺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拾得在寺中修行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其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追求。首句“拾得诗清苦”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诗歌风格,暗示其修行之路的艰辛与纯净。接着,“风骚道自存”一句,既是对诗人文学才华的肯定,也暗含着其在修行道路上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

“看云攲怪石,步月出松门”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诗人仿佛与云、怪石、月、松门融为一体,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识取心中佛,休磨镜上痕”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修行目标——内心世界的净化与觉悟。这里的“心中佛”象征着内在的智慧与慈悲,而“镜上痕”则比喻外在的烦恼与执着。诗人倡导的是通过内观与修行,去除心灵上的尘垢,达到内心的清明与平和。

最后,“时时多漏泄,尘世少知恩”两句,既是对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惑与挑战的提醒,也是对世人缺乏感恩之心的感慨。诗人希望人们能珍惜眼前的美好,学会感恩,同时也鼓励自己在修行的路上保持警觉,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修行境界和人生哲学,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拟寒山寺(其三)

寒山三百编,言淡而有味。

论心无隐情,警世多逆耳。

下士闻之嗔,上土读之喜。

翻笑老闾丘,对面如千里。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四)

吾诗少风骚,急欲治人病。

譬如万灵丸,服者无不应。

良药多苦口,忠言须逆听。

劝君勉强服,生死殊不定。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五)

佛以真实口,说法无虚谬。

人天常诵持,龙神知护祐。

施食放生命,决定报长寿。

过酒与僧尼,后世必无手。

形式: 古风

拟寒山寺(其六)

在家闻见熟,意谓合食肉。

一蚁不忍杀,何况烹六畜。

愿君青眼开,试将黄卷读。

要闻知见香,熏汝腥膻腹。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