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大洲

寒濑石屿出,暮舸不敢上。

且泊大洲浦,弭楫临莽苍。

鼓从露野沈,柝应空江响。

林虚猿狖静,波澄星月朗。

长歌耿不寐,冷然发深想。

芳杜几相思,青山滞独往。

世路何尽期,游人自鞅掌。

旭光发阳厓,前洲闻拨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泊舟大洲时的宁静与深邃之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夜晚水边的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寒濑石屿出,暮舸不敢上”便已勾勒出一幅清冷而神秘的画面,寒流中的礁石岛屿若隐若现,傍晚的船只不愿前行,似乎在畏惧这未知的水域。

接着,“且泊大洲浦,弭楫临莽苍”则进一步渲染了泊舟后的静谧氛围,船只暂时停泊在大洲的岸边,船桨轻轻放下,面对着一片苍茫的景象。诗人通过“鼓从露野沈,柝应空江响”两句,运用听觉元素,使画面更加生动,远处的鼓声沉入露野,空旷的江面上回荡着柝声,营造出一种幽远而寂静的意境。

“林虚猿狖静,波澄星月朗”描绘了夜晚森林的宁静与水面的清澈,猿猴仿佛也感受到了夜的静谧,不再喧闹,只有星星和月亮的倒影在水中清晰可见,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纯净之美。

“长歌耿不寐,冷然发深想”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长歌未歇,难以入眠,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最后,“芳杜几相思,青山滞独往”一句,诗人借芳草与青山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世路何尽期,游人自鞅掌”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世间的道路何时才能到达尽头,游子们各自忙碌于尘世的琐事之中,难以寻找到真正的归宿。最后,“旭光发阳厓,前洲闻拨桨”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前方的洲岛传来划桨的声音,象征着新的希望与旅程的启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水边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思。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寄赵尔锡祭酒

载笔东观史,谈经国子师。

大道回淳风,华要跻良时。

畴昔同馆署,今来隔山陂。

清弦抒情素,幽梦攀光仪。

不惜形迹遥,但苦年运移。

日飞逆旅蓬,弥感游子鵻。

回首盻京阙,浮云郁崔嵬。

渺渺胡天雁,菲菲沧江蓠。

怅然维远心,因之寄相思。

形式: 古风

舟泊大伊遂登岭眺望二首(其一)

遄征徒已疲,安迈舟始忻。

客程急日夜,惊澜骇崩奔。

篷心悦留止,升峦瞰高旻。

海岱指间得,扬楚望中分。

洪河吞淮沚,岘口拱齐门。

古石堕危壁,新沙亘高垠。

山川日已改,人代焉足云。

丘坟但宿莽,碑版空残文。

伤心古往迹,感慨郁难陈。

于焉任化轨,庶以豁忧殷。

形式: 古风

舟泊大伊遂登岭眺望二首(其二)

周雅述淮夷,汉服分楚甸。

长江带南纪,王图此雄冠。

职事有行役,超旷任眺玩。

览古情讵释,望阙泪已泫。

缅哉天路长,倏尔岁华晏。

侧身蹈穷海,縻廪依下县。

积愠将奚尤,素履竟谁辩。

虽恊康乐情,终切子牟恋。

效志谅有激,陈辞忽纂纂。

即非周南史,留滞有馀叹。

形式: 古风

趋役淮上途中述感

弭楫倚夕渚,躧步登阳陂。

隐隐隔河壖,蔼蔼见州埤。

序暮变林色,曦寒生水霏。

萚叶日自零,集禽时相依。

暌携怅流景,登顿念息栖。

迹絷情靡超,人远路恒迷。

岂伊苦旅叹,嗟哉丹灵移。

查浮犯云汉,鹤驭凌瑶池。

爽然与世绝,天游良在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