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李宪噩的《寄赠庐山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隐居画面。首句“高隐庐峰下”点明了诗人的朋友居住在庐山深处,环境清幽。接着,“终朝理素琴”展现了友人日复一日地弹奏素琴,生活简单而富有诗意。
“客留春夜坐,诗对晓山吟”描绘了友人在春天的夜晚与来访的客人一同品茗论诗,对着拂晓的山色吟咏,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诗人通过“野墅养幽性,涧泉清道心”进一步赞美了庐山的自然环境如何滋养了友人的淡泊心境和纯净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何时策藜杖,云外远相寻”,表达了诗人渴望有朝一日能亲自拜访,拄着藜杖,翻越云雾,去寻找这位庐山隐士,共享这份宁静与智慧。整首诗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