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浮生侣

同是浮生侣,心无贵贱殊。

死生均好恶,苦乐共违趋。

笼鸟随人活,盆鱼待主濡。

主恩难自保,鱼鸟欲何如。

蜀道在平地,吴江岂故居。

浩歌声激石,白日暗堪舆。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名为《同是浮生侣》,由明代诗人王佐(汝学)所作。全诗以“同是浮生侣”开篇,点明了诗人对世间众生平等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心无贵贱殊。死生均好恶,苦乐共违趋”,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无论生死、好坏、苦乐,众生皆无法避免,体现了生命的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

“笼鸟随人活,盆鱼待主濡”,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动物形象,进一步阐述了生命依附于他人的生存状态,无论是被关在笼中的鸟还是等待主人喂养的鱼,都暗示了人类社会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与束缚。

“主恩难自保,鱼鸟欲何如”,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当生命受到他人恩惠时,如何确保自身的安全与自由?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反思,也是对社会关系和道德责任的探讨。

“蜀道在平地,吴江岂故居”,这两句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环境与地理位置并非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暗示了命运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最后,“浩歌声激石,白日暗堪舆”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浩歌之声虽能激荡岩石,但白日之下,天地间依然充满未知与变化。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哲思。

收录诗词(370)

王佐(汝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质庵(其一)

羲农世已远,浇风散太朴。

伊谁返淳淳,举世看落落。

洪都养素翁,白首在林壑。

敛华就质实,古人不落莫。

譬如天然玉,所贵在其璞。

圭璋与珊瑚,则已厌锥凿。

譬如生成木,老朽亦不恶。

牺樽而青黄,其性则已斲。

我读质庵卷,梦想在寥廓。

坐见太素心,雕虫可无作。

形式: 古风

质庵(其二)

质庵乃小隐,栖迟厌世烦。

旦旦铲华采,而欲寻根源。

举世尚文辞,质庵讷不言。

举世尚华饰,质庵行是敦。

一质而已矣,多文奚足云。

吾请为质庵,近前一致词。

文质贵彬彬,昔闻之先师。

不见子桑户,谓孔文无质。

欲说而质之,贻笑至今日。

不见孔仲尼,讥户质无文。

欲说而文之,户坚如不闻。

我学仲尼者,质庵无我弃。

他日见质庵,当以文相济。

形式: 古风

书怀

我生未几时,遽已六十六。

去此年四头,便是七十足。

从此其百年,得否未可卜。

惟于百年内,洞洞而属属。

执玉与捧盈,常恐即颠覆。

朝露待日晞,念此堪痛哭。

胡不永念之,日勤夜秉烛。

九十书抑箴,卫武有旧躅。

顾我何人哉,老懒空食粟。

形式: 古风

纪梦

劲弓发鸣镝,声作鹅鸱叫。

青阳高入云,发发穿杨杪。

千夫矜乌号,半空静飞鸟。

蓦地成凄凉,千弓弛不张。

黄鹄下云表,昂立如人长。

初集云边城,下我东西营。

爱此天上物,就抱驯不惊。

细羽春雪融,入怀暖且轻。

便欲上九天,依稀乘云骈。

不知此何祥,书待掌梦评。

问之何年月,弘治甲寅正。

正月日几何,尧阶四叶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