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迁居西湖普贤院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喜爱与感慨。首联“十亩方塘四岸榕,夕阳初尽月生东”以开阔的视野开篇,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月升东方,方塘碧波,榕树环绕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颔联“不嫌瘴地无家别,犹喜山房有路通”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环境的满意,即使在瘴气弥漫之地,也因有通往山房的道路而感到欣喜,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颈联“宁使五尘长我缚,得超三界与师同”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精神追求,宁愿被世俗束缚,也要追求超越三界的智慧与师友之间的精神共鸣,表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尾联“迁居却作安居计,病入残年两耳聋”则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面对年老体衰的现实,依然乐观地规划着新生活的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