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闲闲麋鹿或相随,一两年来鬓欲衰。
琴砚共依春酒瓮,云霞覆著破柴篱。
注书不向时流说,种药空令道者知。
久带纱巾仍藉草,山中那得见朝仪。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闲闲麋鹿或相随,一两年来鬓欲衰" 这两句诗语言简洁,意境悠远。麋鹿在这里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生灵状态,而“一两年来鬓欲衰”则透露出时间流逝和个人生命力的衰退,从而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琴砚共依春酒瓮,云霞覆著破柴篱" 这里的“琴砚共依春酒瓮”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艺术享受和物质自足。而“云霞覆著破柴篱”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明诗人所处之地与世隔绝,只有大自然的美好伴随。
"注书不向时流说,种药空令道者知"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研究和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外界喧嚣的超然。诗人潜心于学问,不为世俗所动,而“种药”则是隐居生活中的一种自给自足。
"久带纱巾仍藉草,山中那得见朝仪" 最后两句诗,则更深一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亲和与融入,以及对世俗礼仪的彻底放弃。诗人在山林之中,连最基本的装扮也已抛诸脑后,与大自然合为一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归隐山林的心境。
不详
不逐时人后,终年独闭关。
家中贫自乐,石上卧常闲。
坠栗添新味,寒花带老颜。
侍臣当献纳,那得到空山。
由来那敢议轻肥,散发行歌自采薇。
逋客未能忘野兴,辟书翻遣脱荷衣。
家中匹妇空相笑,池上群鸥尽欲飞。
更乞大贤容小隐,益看愚谷有光辉。
少小为儒不自强,如今懒复见侯王。
览镜已知身渐老,买山将作计偏长。
荒凉鸟兽同三径,撩乱琴书共一床。
犹有郎官来问疾,时人莫道我佯狂。
白云知所好,柏叶幸加餐。
石镜妻将照,仙书我借看。
鸟来翻药碗,猿饮怕鱼竿。
借问檐前树,何枝曾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