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词人俞彦的《南乡子·其二·莫愁湖》以莫愁湖为背景,通过湖上的花和月,表达了深深的愁绪。"湖上好花株"描绘了湖面上美丽的花朵,然而"花好花残总似奴",暗示了花开花落如同人生的无常,如同奴仆般无法自主。接下来的"夫似沉沉湖底月,虚无",将湖中月影比喻为深沉而虚幻,进一步渲染了寂寞和空虚的氛围。
"一在萧关一在吴",通过空间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个在边关,一个在江南,两地相隔,增添了愁苦之情。"愁月月同孤",月亮也成了愁苦的象征,与词人一同孤独。
"说与愁花花向隅",将花儿比喻为同样陷入愁苦的自己,独自面对角落,显得更加凄凉。最后,词人感叹"愁月愁花愁欲死,糊涂",愁苦到了极致,连自己都感到迷茫和困惑。
整首词以莫愁湖为载体,通过花、月、空间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和无尽的哀愁,以及对未知命运的迷茫。"是谁题作莫愁湖"则以疑问收尾,引发读者对"莫愁"这一名字背后含义的思考,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