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文昌仙伯天人姿,爱山寻胜如书痴。

忽摩台符历参井,麾幢溯峡春迟迟。

山林川后总效职,万壑千岩俱献奇。

就中巫山绝雄胜,插天紫翠相参差。

神妃来下佩声远,驻此名地相安之。

峰旋地转自前后,屹立万马如追随。

两山有川幻天巧,禹功到此神应疲。

仰天照眼如匹练,舟行电掣翻云旗。

迅帆竞惜峰峦过,艅艎望眼裳褰帷。

悬崖下有欲落石,古木上有参天枝。

龙登鹤聚仙既集,云升雨暗天如低。

从来三峡号至险,高牙稳泛如游嬉。

扬旌一览天下胜,词源倒峡知优为。

尝闻奇观天亦惜,遇贤辄与因其时。

少陵遇此虽穷寂,妙语惊人多在兹。

彫镌万象发天閟,衙官屈宋声争驰。

公今曳履星辰上,调元妙手行将施。

天教来作东道主,欢声和气生江湄。

公来顿觉雪山重,青城增气联峨眉。

首驱巫阳入新句,一洗前作堪解颐。

英词从此遍蜀道,迥出尘表无纤缁。

尝忧此地难久驻,转首绝境成嗟嘻。

直欲使拂素练图翠嶷,写松峦起云之状,模翠屏栖凤之嵋。

终朝诵公有声画,却来看此无声诗。

形式: 古风

翻译

文昌仙伯具有天人的风姿,热爱山水就像书痴一样寻找美景。
忽然来到摩台符历参井,旗帜飘动,春意渐浓地溯流而上峡谷。
山林河流都效忠于他,万壑千岩都展现出奇异的景色。
其中巫山最为雄伟,紫色翠绿的山峰参差错落。
神妃降临,佩环声悠远,她在此地安详居住。
山峰旋转,地面如马群般跟随,屹立不倒。
两山间的河流仿佛天工幻化,大禹的功绩在此也显得疲惫。
仰望天空,目光如匹练般明亮,船只疾行如闪电翻云。
疾驰的帆船匆匆掠过峰峦,游船上的人都抬头欣赏。
悬崖下有欲坠的石头,古树上生长着参天大树。
龙鹤聚集,仙人聚会于此,云雨交加,天地低垂。
历来三峡以险峻著称,如今乘舟安稳如游赏。
挥舞旌旗,一览天下美景,词源如江水倒流,无比优美。
听说奇妙的景象连天都珍爱,遇到贤才便适时展现。
杜甫在此虽然困顿,但他的妙语惊人之处颇多。
他雕琢万物,揭示天机,如屈原、宋玉般才华横溢。
如今您如同星辰上的人物,调和元气的大师即将施展。
上天让您成为这里的主人,江边洋溢着欢声笑语。
您的到来让雪山更显厚重,青城山的气息与峨眉相连。
您的诗句引领我们探索新境界,洗净旧作,令人开怀。
您的佳词将在蜀道流传,超凡脱俗,无一丝尘埃。
曾担忧此处难以长久停留,转眼间却发现绝美之地。
只想描绘这如素练翠嶷的画卷,松峦云海,翠屏栖凤。
整日诵读您的诗画,再看这无声的诗篇,更加动人。

注释

文昌仙伯:古代对文士的尊称。
书痴:极度爱好读书的人。
摩台符历参井:地名,可能指代具体的山水景观。
麾幢溯峡:指挥旗帜逆流而上。
神妃:神话中的仙女。
裳褰帷:形容女子衣裙掀起,比喻船只疾行。
青城:四川名山。
峨眉:另一座四川名山。
翠嶷:形容翠绿的山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鍪所作的《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巫山十二峰的壮丽景色,展现出天地造化的神奇与人文历史的厚重。诗中称颂了袁尚书的才华,认为他如同文昌仙伯,对山水有着浓厚的热爱和独特的审美。诗人通过描绘峰峦起伏、江流湍急、神女峰的传说、龙鹤聚集等景象,展现了巫山的雄伟壮观和自然之美。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动态的描绘,如“峰旋地转”、“迅帆竞渡”、“悬崖古木”等,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袁尚书的赞美,认为他的到来犹如神灵降临,使得原本险峻的三峡变得轻松愉快,他的诗词更是超越尘俗,犹如一幅无声的画卷。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文人墨客才情的赞赏,体现了宋诗注重意境和意象的特点,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

钱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停云轩

插空轩槛扁停云,云本无心岂解停。

敛散卷舒浑在我,本来明月一天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天平山白云泉

白云岩静最深隈,泉溜泓溶石窦开。

宿雾不生澄晓月,残风轻漾蛰寒雷。

源从天汉星边落,流自鳌峰海上回。

莫谓无心事奔注,曾随霖雨下山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静照堂

去年秀水拍桥深,闻说幽堂绿可临。

自愧尘埃逢泽上,空思潇洒太湖阴。

经台罢讲吹红烬,斋钵留生下翠禽。

应是禅机终息处,不须此外觅双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程给事知越州

越水浸天云脚乱,越山洗露秋骨巉。

山重水远地万顷,居者暇裕无毁谗。

朝家左顾倚藩捍,提兵开府为立监。

得吾耆老自青琐,命书临遣芝泥缄。

公以文章政事豪,骥跃天衢?羁衔。

七闽南海劫大利,伟望压俗山之岩。

欲公锦衣耀闾里,绶章灿烂拖虹縿。

神武方兹五兵戢,高躔夜半隳祅搀。

劭农决讼更何事,宁有纤蠹烦荑摲。

黄堂歌酒醉宾从,独持大体钩最凡。

姓名定入神仙籍,蓬莱上下鸾鹤骖。

何当东去一解榻,归心千里追飞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