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

陶潜避俗翁,庞公竟独往。

明明君臣契,牢落吾安放。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陶潜是个远离尘世的隐士,庞公也选择了独自归隐。
君臣之间的默契如此明显,但在这样的现实中,我又能何处安身呢?

注释

陶潜:指晋代诗人陶渊明,以其隐居田园而闻名。
避俗翁:逃避世俗之人。
庞公:东汉时期的隐士庞德公,以不仕而闻名。
竟独往:竟然独自离去,选择隐居。
明明:显然,明显。
君臣契:君臣之间的契合关系。
牢落:孤独,无所依托。
吾安放:我应如何安身。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坚守节义、忠于国家的高尚情操。诗中“陶潜避俗翁”一句,借用东晋诗人陶渊明隐逸的形象,以此自比,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超然。"庞公竟独往"则是说尽管朋友庞德公已经前往,但诗人依旧坚守自己的立场,不随波逐流。

接着“明明君臣契”一句,强调了君臣之间应有的忠诚与信义,而“牢落吾安放”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困厄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在。这两句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对君主应尽的责任感,以及面对逆境时仍能保持本色的精神力量。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文天祥不畏强权、坚守节操的高贵品格,充满了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操守。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第二百

茫茫天造间,高岸尚为谷。

百川日东流,势阅人代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

脱京口.出门难

罗刹盈庭夜色寒,人家灯火半阑珊。

梦回跳出铁门限,世上一重人鬼关。

形式: 七言绝句

萧从事焘夫第一百二十三

洒翰银钩连,翩跹山颠鹤。

惨淡斗龙蛇,及兹叹冥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药]韵

萧架阁第一百二十四

诸生旧短褐,张目视寇雠。

高义终焉在,白骨更何忧。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