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冰复结复次前韵

懊恼河冰散复生,徂年近已失峥嵘。

身留短舫厌厌睡,目送飞鸿一一轻。

引纤低徊疑上坂,打凌辛苦甚攻城。

东风怜我归心速,稍变杨梢百里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心中烦恼如河冰消融,岁月流逝不再有往日雄壮。
困顿在小舟中昏昏欲睡,眼神追随着远去的大雁,心中轻盈。
挽着纤绳犹豫不决,如同爬坡般艰难,如同攻打城池般费力。
春风似乎理解我归乡的急切,轻轻吹动杨柳,百里相迎。

注释

懊恼:烦恼,心情不快。
峥嵘:形容事物突出,显赫。
厌厌睡:疲倦欲睡的样子。
飞鸿:大雁,常用来象征远方或离别。
上坂:上坡,比喻困难或挑战。
打凌:破冰,此处比喻艰难前行。
归心:回家的心愿。
杨梢:杨树的枝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季节更替和人生感慨的细腻体验。首句“懊恼河冰散复生”表达了诗人对于河冰消融的无奈与惋惜,暗示着时光流转,岁月不再如初。次句“徂年近已失峥嵘”进一步强调了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失落感。

“身留短舫厌厌睡”写诗人身处舟中,困倦无聊,流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厌倦。而“目送飞鸿一一轻”则借飞鸿之景,寄托自己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接下来,“引纤低徊疑上坂”运用比喻,形容船行缓慢,如同艰难上坡,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疲惫。

“打凌辛苦甚攻城”以攻城之苦暗喻生活中的困难重重,表达出诗人面对困境的坚韧与努力。最后一句“东风怜我归心速,稍变杨梢百里迎”,东风仿佛理解诗人的归心似箭,吹动杨柳摇曳,仿佛百里相迎,给人以希望和安慰,寓言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活的转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河冰、飞鸿、东风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变迁、生活困顿以及内心情感的深沉抒发,体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河冰稍解喜呈王适

留滞江湖白发生,西归犹苦冻峥嵘。

春风未到冰先解,河水初深船自轻。

去国偶然经昼梦,逢人稍欲问都城。

羁鸿共有成行喜,双鲤应将尺素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其二)

南迁头已白,北返病初加。

君意知无罪,天心许到家。

同朝曾忝旧,握手一长嗟。

时事纷无已,还应付棣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其一)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浮沉。

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

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

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韵吕君丰城宝气亭

紫气飞空不自谋,谁怜黾勉匣中留。

西山猛兽横行甚,北海长鲸何日收。

星斗不堪供醉舞,蛟龙会看反重湫。

功成变化无踪迹,望断中原百尺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