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史

六国商于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

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恩怨最为深重,
精良的弓箭也不必再挂上剑鞘,不再擦拭。

注释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秦、魏、韩、赵、楚、燕六个国家。
商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商丘和湖北十堰之间,这里泛指六国与秦国交界处。
恨最多:指六国对秦国的仇恨非常深重。
良弓:比喻有才能的人或策略。
休:不要。
绾剑休磨:暗示不必时刻准备对抗秦国。
君王:指秦国的君主。
如簧舌:比喻能言善辩、善于游说的人,这里特指张仪。
再得:如果再次得到。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为秦国效力,擅长外交游说。
欲奈何:又能怎么办呢?表示对张仪再次出山的担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即战国时期,六国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略,不得不暂时放下恩怨,联合起来。其中“良弓休绾剑休磨”一句,通过对武器维护工作的停止,隐喻战争状态的暂停和联盟的形成。此处诗人借用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感慨。

“君王不剪如簧舌”则是形容那些能言善辩、能够调解国与国之间矛盾的说客,如同不需要修剪的美好之舌,强调了他们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国家间的联盟和策略的制定。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炼,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外交策略的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那些能言善辩、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267)

徐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昭梦。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籍贯:福建莆田

相关古诗词

宿有乔林饮有溪,生来踪迹远尘泥。

不知心更愁何事,每向深山夜夜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路旁草

楚甸秦原万里平,谁教根向路傍生。

轻蹄绣毂长相蹋,合是荣时不得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蔷薇

朝露洒时如濯锦,晚风飘处似遗钿。

重门剩著黄金锁,莫被飞琼摘上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蕉叶

绿绮新裁织女机,摆风摇日影离披。

只应青帝行春罢,闲倚东墙卓翠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