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一)石鼓

岐山之阳石为鼓,叩之不鸣悬无虡。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托周宣谁敢侮。

宣王没后坟垄平,秦野苍茫不知处。

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

鼎钟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

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

时有过客悲先王,绸缪牖户彻桑土。

思宣不见幸鼓存,由鼓求宣近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项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为脯。

马童杨喜岂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况外物固已轻,毛擒翡翠尾执麈。

惟有苍石于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

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困风雨。

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

古人不见见遗物,如见方召与申甫。

文非科斗可穷诘,简编不载无训诂。

字形漫汗随石缺,苍蛇生角龙折股。

亦如老人遭暴横,颐下髭秃口齿龉。

形虽不具意可知,有云杨柳贯鲂鱮。

鲂鱮岂厌居溪谷,自投网罟入君俎。

柳条柔弱长百尺,挽之不断细如缕。

以柳贯鱼鱼不伤,贯不伤鱼鱼乐死。

登之庙中鬼神格,锡女丰年多黍稌。

宣王用兵征四国,北摧犬戎南服楚。

将帅用命士卒欢,死生不顾阚虓虎。

问之何术能使然,抚之如子敬如父。

弱柳贯鱼鱼弗违,仁人在上民不怒。

请看石鼓非徒然,长笑太山刻秦语。

形式: 古风

翻译

岐山之阳石为鼓,叩之不鸣悬无虡。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托周宣谁敢侮。
宣王没后坟垄平,秦野苍茫不知处。
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
鼎钟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
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
时有过客悲先王,绸缪牖户彻桑土。
思宣不见幸鼓存,由鼓求宣近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项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为脯。
马童杨喜岂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况外物固已轻,毛擒翡翠尾执麈。
惟有苍石于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
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困风雨。
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
古人不见见遗物,如见方召与申甫。
文非科斗可穷诘,简编不载无训诂。
字形漫汗随石缺,苍蛇生角龙折股。
亦如老人遭暴横,颐下髭秃口齿龉。
形虽不具意可知,有云杨柳贯鲂鱮。
鲂鱮岂厌居溪谷,自投网罟入君俎。
柳条柔弱长百尺,挽之不断细如缕。
以柳贯鱼鱼不伤,贯不伤鱼鱼乐死。
登之庙中鬼神格,锡女丰年多黍稌。
宣王用兵征四国,北摧犬戎南服楚。
将帅用命士卒欢,死生不顾阚虓虎。
问之何术能使然,抚之如子敬如父。
弱柳贯鱼鱼弗违,仁人在上民不怒。
请看石鼓非徒然,长笑太山刻秦语。

注释

岐山:地名。
阳:山的南面。
鼓:古代打击乐器。
悬无虡:没有悬挂。
无用:看似无用。
直:价值。
有用:实际有用。
万物祖:万物的根源。
周宣:周宣王。
侮:侮辱。
没后:死后。
坟垄:墓地。
秦野:秦国大地。
苍茫:荒凉。
文武遗民:周朝的遗民。
囚虏:被俘虏的人。
鼎钟:古代贵重器物。
戈戟:兵器。
厉宣:指厉王和宣王。
窜四方:流散各地。
绸缪:缠绕。
牖户:门窗。
彻桑土:拆毁房屋。
思宣:怀念宣王。
幸鼓:幸存的鼓。
愈:更好。
有用世所好:世人所崇尚的有用之物。
天地能生不能主:天地能创造生命但不能主宰命运。
项籍:项羽。
猛如狼:凶猛如狼。
马童杨喜:历史人物。
封侯:封赏。
毛擒翡翠尾执麈:比喻权势者轻视他人。
苍石:青色的石头。
见数:被计算。
形骸:身体。
苔藓:青苔。
遭乱:战乱。
太平取:为太平时期带来和平。
古人不见:古人未能见证。
遗物:遗留的物品。
科斗:古文字。
穷诘:穷究。
字形漫汗:字迹模糊。
苍蛇生角龙折股:形容文字磨损。
暴横:暴力。
颐下髭秃口齿龉:形容老态。
杨柳贯鲂鱮:柳条穿鱼。
鲂鱮:鱼。
网罟:渔网。
柳条:柔软的柳枝。
缕:线。
贯不伤鱼鱼乐死:穿鱼而不伤害它,鱼也乐于如此。
庙中:庙宇。
丰年:丰收年景。
犬戎:古代部族。
南服楚:南方降服楚国。
死生不顾:不顾生死。
虓虎:勇猛的老虎。
抚之如子敬如父:对待臣民如同父母。
弱柳贯鱼鱼弗违:柔弱的柳条穿鱼,鱼不会反抗。
仁人在上:仁德的君主。
民不怒:百姓不怒。
徒然:空洞无意义。
太山刻秦语:嘲笑秦朝刻石上的文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一)石鼓》,通过对岐山石鼓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中以石鼓从被忽视到被重视的过程,象征着周朝的兴衰和人事的沧桑。石鼓起初被视为无用之物,但后来因其历史价值而受到重视,这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有用与无用的深刻理解。

诗人通过石鼓的典故,寓言性地批评了社会对权势和功利的追求,以及对先王遗物的漠视。他以项籍为例,指出即使是勇猛如狼的人物,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运,而石鼓这样的“无用”之物却能留存下来,引发人们对历史公正和永恒价值的思考。

诗的结尾,苏辙强调石鼓并非徒然存在,它们见证了周宣王的武功和仁政,以及人民的安宁。他借用柳条贯鱼的比喻,寓意宣王的仁德如同柔软的柳条,即使看似微弱,也能带来和平与丰收。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苏辙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七)李氏园

有客骑白驹,扬鞭入青草。

悠悠无远近,但择林亭好。

萧条北城下,园号李家媪。

系马古车门,随意无洒扫。

鸣禽惊上屋,飞蝶纷入抱。

竹林净如濯,流水清可澡。

闲花不着行,香梨独依岛。

松枝贯今昔,林影变昏早。

草木皆苍颜,亭宇已新造。

临风置酒樽,庭下取栗枣。

今人强欢笑,古人已枯槁。

欲求百年事,不见白须老。

秦中古云乐,文武在丰镐。

置囿通樵苏,养兽让麀䴠。

池鱼跃金碧,白鸟飞纻缟。

牛羊感仁恕,行苇亦自保。

当年歌灵台,后世咏鱼藻。

古诗宛犹在,遗处不可考。

悲哉李氏末,王霸出奴皂。

城中开芳园,城外罗战堡。

击鼓鸣巨钟,百姓皆懊恼。

及夫圣人出,战国卷秋潦。

园田赋贫民,耕破园前道。

高原种菽粟,陂泽满粳稻。

春耕杂壶浆,秋赋输秸藁。

当年王家孙,自庇无尺橑。

空馀百岁木,妄为夭巫祷。

游人足讥骂,百世遭舌讨。

老翁不愿见,垂涕祝襁褓。

持用戒满盈,饮酒无醉倒。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二)诅楚文

诅楚楚如桀,诅秦秦则纣。

桀罪使信然,纣语安足受。

牲肥酒醪洁,夸诞鬼不祐。

鬼非东诸侯,岂信辩士口。

碑埋祈年下,意绕章华走。

得楚不付孙,但为刘季取。

吾闻秦穆公,与晋实甥舅。

盟郑绝晋欢,结楚将自救。

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后。

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

世人不知道,好古无可否。

何当投泾流,浑浊盖鄙丑。

形式: 古风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八)秦穆公墓

泉上秦伯坟,下埋三良士。

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当年不幸见迫胁,诗人尚记临穴惴。

岂如田横海中客,中原皆汉无报所。

秦国吞西周,康公穆公子。

尽力事康公,穆公不为负。

岂必杀身从之游,夫子乃以侯嬴所为疑三子。

王泽既未竭,君子不为诡。

三良徇秦穆,要自不得已。

形式: 古风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三)王维吴道子画

吾观天地间,万事同一理。

扁也工斫轮,乃知读文字。

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

勇怯不必同,要以各善耳。

壮马脱衔放平陆,步骤风雨百夫靡。

美人婉娩守闲独,不出庭户修容止。

女能嫣然笑倾国,马能一蹴致千里。

优柔自好勇自强,各自胜绝无彼此。

谁言王摩诘,乃过吴道子。

试谓道子来,置女所挟从软美。

道子掉头不肯应,刚杰我已足自恃。

雄奔不失驰,精妙实无比。

老僧寂灭生虑微,侍女闲洁非复婢。

丁宁勿相违,幸使二子齿。

二子遗迹今岂多,岐阳可贵能独备。

但使古壁常坚完,尘土虽积光艳长不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