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三)王维吴道子画

吾观天地间,万事同一理。

扁也工斫轮,乃知读文字。

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

勇怯不必同,要以各善耳。

壮马脱衔放平陆,步骤风雨百夫靡。

美人婉娩守闲独,不出庭户修容止。

女能嫣然笑倾国,马能一蹴致千里。

优柔自好勇自强,各自胜绝无彼此。

谁言王摩诘,乃过吴道子。

试谓道子来,置女所挟从软美。

道子掉头不肯应,刚杰我已足自恃。

雄奔不失驰,精妙实无比。

老僧寂灭生虑微,侍女闲洁非复婢。

丁宁勿相违,幸使二子齿。

二子遗迹今岂多,岐阳可贵能独备。

但使古壁常坚完,尘土虽积光艳长不毁。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看遍天地万物,世间道理皆相通。
扁匠擅长制车轮,这才明白读书的意义。
我不是画中的大师,偶尔也能理解绘画的真谛。
勇敢和胆怯不必相同,关键在于各自擅长。
骏马脱缰在平地奔跑,风雨无阻,百人难敌。
美女娴静独处,不出闺门,只修仪态。
女子一笑倾城,马儿一跃可达千里。
柔和与刚强各有其美,各自卓越,无高下之分。
谁说王维超过吴道子?
若让吴道子来评,他可能会选择女子的温婉。
吴道子摇头不应,他自认为己身刚毅足够。
骏马疾驰不失稳健,技艺精湛无人能及。
老僧心静如水,侍女清洁超脱,不再是仆从。
叮嘱不要违背,希望能让这两者共存。
他们的遗迹现今不多,但岐阳独有,尤为珍贵。
只要古墙坚固完整,即使积满灰尘,光彩依旧不减。

注释

万事:所有事情。
同一理:都有共同的道理。
扁也:扁匠。
读文字: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画中师:绘画大师。
婉娩:娴静。
修容止:修养仪态。
嫣然笑:甜美微笑。
一蹴:一脚踢出。
优柔:柔和。
刚杰:刚毅。
精妙:技艺精湛。
侍女:侍候的女子。
丁宁:叮嘱。
齿:共存。
遗迹:遗留的事物。
岐阳:地名,可能指代某个地方。
古壁:古老的墙壁。
光艳:光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苏辙对王维《吴道子画》的评析与赞许。诗人首先指出,世间万物皆遵循同一道理,即使是工匠如扁鹊擅长造车,也能从文字中领悟智慧。他强调自己虽然不是绘画大师,但也理解画作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马的勇猛与美女的娴静对比,说明艺术中的勇与柔各有其美,不分高下。

苏辙将王维与吴道子进行比较,认为王维的画作虽不如吴道子的技艺精湛,但其作品情感深沉,意境独特,犹如雄马疾驰而不失风度,精妙之处无人能及。他还提到,即使在僧人和侍女的形象中,也能感受到各自的宁静与洁净,而非单纯的奴仆角色。

最后,诗人感慨吴道子的画作虽流传不多,但凤翔八观中的遗迹却弥足珍贵,只要古迹得以保存,其光彩便永不磨灭。整首诗以对画作的欣赏和对艺术家个性的赞赏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五)东湖

不到东湖上,但闻东湖吟。

诗词已清绝,佳境亦可寻。

蜿蜒苍石螭,蟠拿据湖心。

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

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

有鳖行在沙,有鱼跃在浔。

鳖圆如新荷,鱼细如蠹蟫。

梧桐生两涯,萧萧自成林。

孙枝复生孙,已中瑟与琴。

秋虫噪蜩蚻,春鸟鸣鴂鵀。

有客来无时,濯足荫清阴。

自忘府中官,取酒石上斟。

醉倒卧石上,野虫上其襟。

醒来不知莫,湖月翻黄金。

油然上马去,纵意不自箴。

作诗招路人,行乐宜及今。

人生不满百,一瞬何所任。

路人掉头笑,去马何骎骎。

子有不肖弟,有冠未尝簪。

愿身化为线,使子为之针。

子欲烹鲤鱼,为子溉釜鬵。

子欲枕山石,为子求布衾。

异乡虽云乐,不如反故岑。

瘦田可凿耕,桑柘可织纴。

东有轩辕泉,隐隐如牛涔。

西有管辂宅,尚存青石砧。

彭女留膝踝,礼拜意已钦。

慈母抱众子,乱石寒萧森。

朝往莫可还,此岂不足临。

慎勿语他人,此意子独谌。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六)真兴寺阁

秦川不为广,南山不为高。

嵯峨真兴阁,杰立陵风飙。

危槛俯翔鸟,跳檐落飞猱。

上有傲世人,身衣白鹤毛。

下视市井喧,奔走何嗷嗷。

萧然倚楹啸,遗响入云霄。

清风吹其裾,冉冉不可操。

不知何所为,岂即非卢敖。

游目万里间,远山如伏羔。

遗语谢世俗,钓鱼当钓鳌。

形式: 古风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四)杨惠之塑维摩像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烱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剪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

形式: 古风

和子瞻开汤村运盐河雨中督役

兴事常苦易,成事常苦难。

不督雨中役,安知民力殚。

年来上功勋,智者争雕钻。

山河不自保,疏凿非一端。

讥诃西门豹,仁智未得完。

方以勇自许,未恤众口叹。

天心闵劬劳,雨涕为汍澜。

不知泥滓中,更益手足寒。

谁谓邑中黔,鞭箠亦不宽。

王事未可回,后土何由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