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西江月·岁荒》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通过对比小与大的形象,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粥还添一饭”,开篇即以简朴的生活场景入笔,揭示了在艰难岁月中人们生活的艰辛与节俭。接着,“算来何福能消”一句,引出对福分的反思,暗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物质追求有限性的感慨。
“饮河满腹便终朝”,形象地描绘了满足于微小的幸福,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省向人前问粜”,则进一步表达了在困境中自给自足、不依赖他人的独立精神。
“斥鴳篱边鸣跃,大鹏天外逍遥”,运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将小如斥鴳的鸟儿与大如鹏鸟的形象并置,寓意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自由。斥鴳虽小,却能在篱笆间自由跳跃;大鹏虽大,却能在天空中自在翱翔。这不仅是对不同生命形态的赞美,也是对不同人生选择的肯定。
“牛山色对首阳骄”,引用了春秋时期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与牛山之景相对比,表达了对高尚节操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牛山之景可能象征着自然之美,而首阳之骄则代表了坚守原则的尊严。这一对比,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当下处境的一种隐喻。
最后,“只付沧波一笑”,以淡然的态度收尾,似乎是在说,面对生活的起伏与挑战,一笑置之,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句话充满了超脱与智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而言,《西江月·岁荒》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人性的独到见解,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超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