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其四)夜会问荅十

莲花烛,亭亭嫩蕊生红玉。

不知含泪怨何人,欲问无由得心曲。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翻译

莲花烛,亭亭嫩蕊生红玉。
不知含泪怨何人,欲问无由得心曲。

注释

莲:莲花。
烛:蜡烛。
亭亭:直立的样子,形容莲花茎秆修长。
嫩蕊:未开放的花蕊。
红玉:比喻鲜艳的红色花瓣。
怨:埋怨,不满。
何人:什么人。
问:询问。
无由:没有理由或机会。
心曲:内心深处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夜会问荅十》。诗中描绘了一种幽静而又带有几分哀愁的情境。"莲花烛,亭亭嫩蕊生红玉"一句,以莲花形容蜡烛,既突出了蜡烛的洁白无瑕,也透露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亭亭"二字,用来形容莲花或蜡烛的样子,给人以细腻和柔美的感觉。

而接下来的"不知含泪怨何人,欲问无由得心曲"则流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心中似乎有着不为人知的忧伤与感慨。"不知含泪"表明诗人已是泪水涟涟,但又不知道这份哀愁是为了谁或是什么。"怨何人"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似乎在询问自己,究竟是因为哪个人或事而感到如此心痛。然而,这份痛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对象,可以说是一种无处安放的情绪。

"欲问无由得心曲"则更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他想要询问,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或途径。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困境,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所面临的局限和束缚。整首诗通过对夜晚静谧氛围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深邃而又细腻的艺术世界。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杂体诗(其五)夜会问荅十

金火障,红兽飞来射罗幌。

夜来斜展掩深炉,半睡芙蓉香荡漾。

形式: 古风

杂体诗(其六)夜会问荅十

忆山月,前溪后溪清复绝。

看看又及桂花时,空寄子规啼处血。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杂体诗(其七)夜会问荅十

锦鲸荐,碧香红腻承君宴。

几度闲眠却觉来,彩鳞飞出云涛面。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杂体诗(其八)夜会问荅十

怀溪云,漠漠闲笼鸥鹭群。

有时日暮碧将合,还被鱼舟来触分。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