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

昔年登少室,我眼凌北州。

迩来十年馀,复作匡庐游。

匡庐表南服,盘据长江流。

望之百里外,势与云俱浮。

五老未能辨,怀仙入冥搜。

明朝杖碧玉,飞上高峰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对庐山的向往与游览之情。首句“昔年登少室,我眼凌北州”以对比的手法,将过去登临少室山的壮丽景象与眼前即将前往的庐山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期待。接着,“迩来十年馀,复作匡庐游”点明了时间跨度,以及诗人对庐山的再次探访,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持久热爱。

“匡庐表南服,盘据长江流”两句,以“表”和“盘据”形象地描绘了庐山在南方的显赫地位,以及它与长江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庐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风貌。“望之百里外,势与云俱浮”则通过视觉和动态感的描述,展现了庐山的雄伟壮观,仿佛与云朵一同飘浮于天际,给人以震撼的视觉体验。

“五老未能辨,怀仙入冥搜”中的“五老”指的是庐山上的五座山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庐山神秘与仙气的向往,想要深入探索其奥秘。“明朝杖碧玉,飞上高峰头”则预示着第二天诗人将手持碧玉杖,攀登至庐山的最高峰,以实际行动实现对庐山美景的追求和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庐山的壮丽风光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热爱与向往。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止酒和邃庵先生

戒酒如障川,岂不立可止。

但恐矫杜心,变在太过里。

无量垂明文,万古师孔子。

不可善学可,闻诗为公喜。

维时月在寅,岁事从兹起。

谁云小大殊,谨始同一理。

我方醉公醇,乃辱谓知己。

来者公得之,往者吾过矣。

在德不在酒,公量日无涘。

荅公述周书,尚克羞馈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用韵再答

我方困于酒,因君亦思止。

公心周诰前,兴在陶诗里。

尝观复初爻,端拜颜氏子。

所贵进我德,宁顾俗憎喜。

但恐言语多,口过从兹起。

圣贤本在人,浊醪空妙理。

曲生虽可交,终然不如已。

公能透此关,不止自止矣。

如操有舵舟,何患江无涘。

愿勿逾此心,恒若承大祀。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闻钱希翁讣

海鹤奄以逝,海天邈难招。

高鸣尚我耳,寻声竟寥寥。

伊昔来鸣初,居然破群嚣。

中鸣发天妙,寡和多见嘲。

老心在万里,有林不成巢。

彩凤云冥冥,青田草萧萧。

哀音天弗闻,引吭徒为劳。

乃今蜕世纷,复得返逍遥。

仙骨当不朽,我铭瘗江皋。

形式: 古风

奉寄东山先生

一杖两童子,朝出及暮归。

野服取自适,不须制荷衣。

放鹤湖上山,钓鱼水中矶。

花开复鸣鸟,相对各忘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