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七十三)

乐氏子声,锡爵昌平。信道之万,见善乃明。

引领高节,载惟思诚。先贤聿集,出为时英。

形式: 四言诗 押[庚]韵

翻译

乐氏家族的子弟,名叫锡爵,居住在昌平之地。
他坚守信仰,追求真理,见到善良之事就洞察分明。

注释

乐氏子声:乐氏家族的子弟。
锡爵:名字。
昌平:地名。
信道之万:坚守信仰,追求真理。
见善乃明:见到善良之事就洞察分明。
引领:引导。
高节:高尚的节操。
载惟思诚:常常思考诚实。
先贤:前辈贤人。
聿集:聚集。
出为时英: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杰出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末年皇帝赵构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理学思想的推崇和对兄弟关系的赞美。首句“乐氏子声,锡爵昌平”中的“乐氏”,可能指的是当时有影响力的儒家学者或士族,而“锡爵昌平”则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人们能够得到尊贵的爵位并保持安宁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信道之万,见善乃明”强调了信守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对善行的认可和赞扬。这里的“信道”体现了儒家重视伦理道德的传统,而“见善乃明”则表达了一种观点,即当人们看到善良之举时,心灵就会变得明亮和清晰。

第三句“引领高节,载惟思诚”中的“引领高节”可能是在鼓励读者向往并追求高尚的品德,而“载惟思诚”则强调了思考和保持真诚的重要性,这也是儒家学说中常见的主题。

最后,“先贤聿集,出为时英”中的“先贤”指的是古代的圣贤之人,他们的智慧和教诲被后世所传承。这里“聿集”可能意味着对这些智慧进行收集和学习,而“出为时英”则表达了希望这些学问能够在当下发扬光大,成为时代的楷模。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追求,以及对兄弟关系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30)

赵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四十一)

至圣立教,子祺安雅。擅誉鲁邦,启祚钜野。

炜矣风猷,时哉用舍。出伦离类,后学是假。

形式: 四言诗 押[马]韵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十)

谦德知二,器实瑚琏。动必几先,孰并其辩。

一使存鲁,五国有变。终相其主,誉处悠远。

形式: 四言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六十四)

多能鄙事,圣人曲意。惟其知之,是以不试。

宗鲁虽友,吊必以义。尚师嘉言,祀亦罔替。

形式: 四言诗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其二十八)

婉彼子羔,受业先圣。宗庙之问,一出乎正。

克笃于孝,非愚乃令。师知其生,有辉贤行。

形式: 四言诗 押[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