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时不是不穷奢,民乐升平少叹嗟。
姚宋未亡妃子在,尘埃那得到中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太平盛世景象,"当时不是不穷奢,民乐升平少叹嗟"表明在那个时代,物质丰富,人民快乐安康,没有太多的忧虑和悲哀。"姚宋未亡妃子在"一句,则是对历史的回顾,或许是在说即便是在王朝末年,那些宫廷中的妃子们依旧存在,似乎还能感受到往日的繁华。"尘埃那得到中华"则可能是在形容那种繁华不再,尘封的记忆难以触及到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
诗中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与历史间差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即一个和平、富足且人民幸福的国家环境。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历史感悟和审美情怀。
不详
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有花无酒头慵举,有酒无花眼倦开。
好是西园无事日,洛阳花酒一齐来。
五花密布生门出,三令重宣夙将听。
划地岂能容贼窟,指天不许见妖星。
醪投汉水期分饮,石削巴丘待勒铭。
洗尽甲兵安草木,君山依旧望中青。
慎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国法须遵守,人非莫举扬。
无私仍克己,直道更和光。
此个如端的,天应降吉祥。
一百年来烟爨同,衣冠江左慕家风。
儿孙歌舞诗书内,乡党优游礼让中。
孝弟筠编争纪录,门闾天语赐褒崇。
莫将六阙方朱氏,叶叶蒸尝奉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