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景彝寄吕缙叔

白尽髭须史未成,不如能赋易登瀛。

三冬足用侏儒饱,千里从看跛鳖行。

知有清名在公议,自无馀力到高闳。

磻溪八十犹垂钓,祖例推来亦后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满头白发还未完成史书,不如擅长写作能轻易登上文坛。
三年苦读足以让矮子吃饱,即使千里之遥也跟随瘸鳖前行。
深知自己的清名在公众舆论中流传,已无多余精力去追求高位显赫。
磻溪边八十多岁的老翁还在垂钓,这样的先例来看,我也算是晚辈了。

注释

髭须:胡须。
未成:未完成。
赋:写作。
登瀛:登上文坛。
三冬:三年刻苦学习。
侏儒:比喻才能或学问不足的人。
饱:满足。
跛鳖:比喻行动迟缓的人。
清名:清誉。
公议:公众舆论。
馀力:剩余的力量。
高闳:高位显赫。
磻溪:古代地名,姜太公垂钓的地方。
八十:八十岁。
犹:仍然。
后生:晚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和王景彝寄吕缙叔》。诗中,诗人以自身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朋友吕缙叔的寄语和感慨。首句“白尽髭须史未成”,描绘了诗人年事已高但事业未成的形象,暗示了人生不易和时光流逝。次句“不如能赋易登瀛”则以文才比武略,暗示吕缙叔凭借文学才华可能更容易取得成就。

接下来,“三冬足用侏儒饱,千里从看跛鳖行”运用比喻,意指吕缙叔即使才能有限,也能凭借勤奋和毅力在生活中有所收获,如同侏儒虽小却能饱食,跛鳖虽慢也能长途跋涉。诗人鼓励他在公论中保持清名,不必追求过于高远的目标。

最后两句“磻溪八十犹垂钓,祖例推来亦后生”引用姜太公垂钓渭水的典故,寓意吕缙叔即使年纪大,仍有未竟之事,就像姜子牙晚年仍能有所作为。诗人以姜太公自比,表达出对吕缙叔未来的期许,认为他同样具备后生可畏的潜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也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展现出梅尧臣诗歌的深沉和哲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和司马学士上辛祀事出郊寄冯学士

侵晓度南薰,禁钟犹可闻。

春郊微有霰,上苑稍藏云。

斋馆人相望,官桥路已分。

宁同鸟乌乐,翔集自成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和正仲再和罢饮

吴味期君强饮开,楚醅因我破愁来。

何言合美将虚馆,却忆争妍就捧杯。

夜霰已先庭雪集,单衣难与毳裘陪。

践盟几欲驱车去,尘事无端日日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永叔中秋夜会不见月酬王舍人

主人待月敞南楼,淮雨西来斗变秋。

自有婵娟侍宾榻,不须迢递望刀头。

池鱼暗听歌声跃,莲的明传酒令优。

更爱西垣旧词客,共将诗兴压曹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永叔内翰

来时擘茧正探官,走马传宣夹路看。

便锁青春辞上閤,徒知白日近长安。

思归有梦同谁说,强意题诗只自宽。

犹喜共量天下士,亦胜东野亦胜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