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上吴胜之运使有感而言非诗也

苍生积衅久,天欲尽杀之。

干戈杀不尽,继以大旱饥。

田野委饿莩,道路纷流离。

众人识天意,不敢加扶持。

公怀佛子性,逆天救民命。

擅移太仓粟,众拂生尘甑。

全活十万家,九州咏仁政。

逆天天弗怒,鬼神胡不恕。

白玉尚指瑕,青蝇工点素。

秋风动莼鲈,公亦思归去。

问公归去兮,苍生谁怙恃。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间积怨已久,上天似乎要彻底消灭。
战争和饥荒无法消除,接着又来大旱灾饥饿连连。
田地里饿殍遍野,道路上人们流离失所。
众人明白天意,却不敢擅自援助。
他心怀如佛般慈悲,违背天意拯救百姓性命。
他擅自挪用官粮,民众粮食告急,炊烟升腾。
他保全了十万家庭,全国都歌颂他的仁政。
违逆天意并未遭怒,为何鬼神不宽恕他。
白璧尚有瑕疵,苍蝇却善于玷污清白。
秋风吹起,他想起家乡的莼鲈,也想归隐。
请问您归去后,苍生将依靠何人?

注释

积衅久:长期积累的怨恨。
衅:怨恨,过失。
干戈:战争。
饿莩:饿死的人。
太仓粟:官府仓库的粮食。
拂:扬起。
仁政:仁爱的政治。
怙恃:依靠,庇护者。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百姓饱受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生活困苦。诗人戴复古通过描述"苍生积衅久,天欲尽杀之",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和对上天无常的无奈。吴胜之作为地方官员,敢于违背常规,"擅移太仓粟"来救济饥民,展现出仁政的一面,使得"全活十万家",得到了民众的称赞。

然而,诗中也暗示了这种行为的挑战性,"逆天天弗怒,鬼神胡不恕",表达了对吴胜之举可能带来的后果的担忧。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佛子般慈悲之心,"白玉尚指瑕,青蝇工点素",即使面临指责,也不改初衷。

最后,诗人以"秋风动莼鲈,公亦思归去",寓言吴胜之在救世之后也有思乡之情,暗示他可能面临个人选择的矛盾。结尾处"问公归去兮,苍生谁怙恃",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这位仁者离去,百姓将何去何从,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吴胜之的深深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对人性与政治抉择进行了反思。

收录诗词(989)

戴复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 字:式之
  • 籍贯: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
  • 生卒年:1167年-约1248年

相关古诗词

琵琶行

浔阳江头秋月明,黄芦叶底秋风声。

银龙行酒送归客,丈夫不为儿女情。

隔船琵琶自愁思,何预江州司马事。

为渠感激作歌行,一写六百六十字。

白乐天,白乐天,平生多为达者语,到此胡为不释然。

弗堪谪宦便归去,庐山政接柴桑路。

不寻黄菊伴渊明,忍泣青衫对商妇。

形式: 古风

答妇词

江山阻且长,矫首乡关隔。

空闺泣幼妇,憔悴失颜色。

隐闵鹳鸣篇,寄彼西飞翼。

剥封览情素,既喜复凄恻。

别时梅始花,伤今食梅实。

览古帝王州,结交游侠窟。

千金沽美酒,一饮连十日。

春风吹酒醒,始知身是客。

杜宇啼一声,行人泪横臆。

衣破谁与纫,发垢孰与栉。

勿谓游子心,而不念家室。

新交握臂行,肝胆犹楚越。

丑妇隔江山,千里情弗绝。

慇勤挥报章,归计何时决。

今夕知何夕,睹此纤纤月。

此月再圆时,门前候归辙。

形式: 古风

腊梅二首(其二)

篱菊抱香死,化入岁寒枝。

依然色尚黄,雪中开更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腊梅二首(其一)

天寒好风日,清香透窗纱。

谁知蜜脾底,有此返魂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